250~300m 超高層建筑高度適中,實施難度相對較小,在全國各地建設量較大,因此研究此范圍超高層形體設計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以下結合深圳京基濱河時代項目辦公樓設計建造實踐, 對250~300m 的超高層建筑的立面設計和幕墻深化要點進行闡述。京基濱河時代項目位于深圳下沙,包括300m 辦公、150m 酒店、150m 商務公寓、商業,地上部分共64 層,地下3 層,外立面面積約13.7 萬m2(圖1,2)。本文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1 超高層建筑形體特征和設計方法
由于超高層建筑往往肩負著重新塑造城市天際線的作用,這就對建筑設計概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將建筑所處的地理氣候、基地環境、當地文脈、可識別性、象征性這五個方面反映在建筑表皮和形體上。
首先,表皮一般都會有一個基本的原型,由一些常見的幾何圖案拼合而成,經過一定的操作方法,形成最終的結果。表皮設計有四大類:面狀、線狀、網狀和在此基礎上衍生的不規則表皮。
其次,形體設計是超高層建筑設計的重點。常見的形體操作有三個步驟:選取基本圖形、放樣、形體操作。
(1)基本平面:控制建筑形體。由同一種圖形放樣而成的建筑形體簡單;由兩個不同形狀放樣平面時,形體較復雜。
(2)放樣:一維放樣是指平面的放樣軌跡與其基準面的投影是一個點的放樣方式,即拉伸;二維放樣是指平面的放樣軌跡與基準面的投影是一條直線,放樣軌跡可以是直線或曲線;三維放樣是指平面的放樣軌跡是一條復雜的空間曲線或直線,有的放樣軌跡是由數學函數控制,有的是完全不規則的,無論哪一種都會使建筑形式非常復雜。
(3)形體操作:分為疊加和切削。疊加指在建筑本身形體基礎 上疊加其他要素,如超高層頂部突出的塔冠、立面上的突出體量等;切削是建筑形體的減法,或是對形體輪廓的裁切,或是形體內部的后退、挖空。
具體落實在京基濱河時代項目上,300m 辦公樓部分采用矩形基本平面,立面通過二維放樣取得正立面上部內傾、下部外顯的立面造型(圖3,4)。為了豐富建筑的表現力,建筑在短邊的收分方式與長邊剛好相反,使建筑造型在扭轉過程中自然變幻,充滿動態美感。同時在一天移動的光影中,不同的反光界面帶給建筑另一種難以捕捉的神秘色彩。在此基礎上,建筑再每兩層、三層、四層一節變化,形成節節高的造型設計。



2 超高層建筑不規則形體設計表達系統的選擇
(1)三維設計軟件的選擇:一個復雜的建筑形體必須用全模型來表達,目前國內常用的三維軟件是Rhinoceros 和SketchUp。
(2)二維表達系統的選擇:傳統的二維表達已經不能滿足要求,所以選擇什么樣的二維表達系統很重要,可根據具體項目采用函數法、坐標法等。京基濱河時代項目采用坐標法,即以建筑平面中心為原點,幕墻單元控制點由坐標數值來定位。
3 超高層建筑立面節能設計要點
3.1 節能要點一:超高層建筑立面是否開窗,在什么位置和高度開窗?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