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甲方只會壓價”!這似乎是建筑行業供應商的共識!
事實呢?這是一個誤解。
最低價中標(詞條“中標”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帶來的絕不是簡單的低成本,而是共贏上的缺失,與供應商之間平衡點的缺失。新常態下,甲方更需要尋求與供應商的共贏。當然,甲方想要的“贏”和供應商想要的“贏”會有差異。
一、共贏中的差異化需求分析
我們首先分析雙方不同的需求點——
甲方
1、低成本;
2、增值服務
3、規避各類陷阱
供應商
1、合理的價格
2、后續合作及續簽訂單
3、業務人員能力及資源拓展
任何事情想取得共贏,其中的條件都會相對苛刻。針對房地產業,采購的過程當中,很容易走入一個誤區,那就是我一定要確保我的利益,但這往往意味著將對方壓死,如果雙方都抱著這樣的心態,這一單采購基本是要毀了。采購中,各自都有想要贏的內容,尋找到平衡點,才能實現共贏。
二、通過信息對稱構建信用對稱
盡管互聯網極大地改善了信息透明,但依然不能根本解決信息對稱的問題,最近百度被口誅筆伐即是一例。信息不透明,導致聯盟的產生。
建造行業價格聯盟的歷史已有百年。1845年以后,上海就逐漸形成了營造業——即現在的建造業——有很多營造廠。公開招投標的方法那時就在用,但當時一大幫營造廠形成了價格聯盟。各方再商量好排序,指定排上序的營造廠對外報價低于20萬兩拿下訂單。等第二個活來的時候,下一家可以報低于20萬兩,其他的必須保證報價在20萬兩銀子以上。若違規就會受到整個行業的歧視排擠,甚至將你打垮。
對于這種緊緊抱團,順序分工嚴謹的海底笆,大家深惡痛絕,但是很難去拆掉。今天依然有這種聯盟,雖然很難打破,但是有一些竅門和手段可以識別。
每一行在營銷的過程當中,大家都想造成信息不對稱,以便獲取更多的利益。如果供方能夠營造出一種局部稀缺的,那是本事。但是如果你把行和市隱瞞了,制造一種假的需求,并從中獲取了不正當的額外收益,一旦被識破,后續的合作就不會再有。
采購過程中,需求方也希望供方在推銷東西的同時,不僅要將優點講清楚,同時還要將不可避免的缺陷也講明白。存在缺陷很正常,因為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有些問題本來就是不可避免的。同時,貨物之外,還有后續的增值服務,比如知會其供貨范圍內的產品動向和價格動向,甚至提升地產采購人的專業能力。基本上,通過這兩點,雙方就可以建立起一種信任關系。通過信息對稱,構筑信任對稱。
“每一單交易,其成交的基礎,最根本的是可信”。國際貿易中有信用證,但地產采購中沒有。價格最低的供應商不一定能夠中標,最低價中標是一種罪惡,因為羊毛出在羊身上。因此,甲方最優先考慮的,不是價格,而是可信度。
“現在的互聯網+采購是一種建立可信度的方式”。現在一些采購平臺,如果某個供應商的供貨或服務出現了問題,甲方會給到一個差評,而得好評多的供應商則會得到越來越多的訂單。
三、供應商可以倒逼標準化建立
供應商的產品夠好,施工隊伍服務一流,供需雙方配合順暢……只有這些條件都符合才能夠打造出完美的產品。雙方在合作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有些確實是因為甲方的原因,而這主要又是因為整個行業標準化程度低。
建造業是中國一個傳統的古老行業,而且很有工匠精神,1845年以后,大量國外的營造商介入,更是帶來很多現代的管理理念。當時德國人、猶太人等主持的營造廠留下來的內部的管理資料,現今看來都讓人驚訝。但是到1937年以后,因為戰爭的原因全部中斷,1949年以后也沒有恢復。1982~1984恢復至今,只有三十多年的歷史,這期間整個建造業本身的管理沒有一個比較強的發展過程,很多東西都沒有沉淀和傳承下來,因此開發商和建造業結合在一起,呈現出野蠻生長的狀態。使得跟其他行業相比,其管理的基礎和規范性都是最差。
以門窗工程為例,由于規范程度、標準化不夠,供方入場后往往發現砌墻的尺寸不一致,留的窗門洞尺寸不一致,而且誤差很大。供方想要較好地解決滲水的問題,要么增加更多的人工,要么使用更多的填充材料。
對此,甲方招采部門要督促砌墻的部門,嚴格按照工藝和尺寸進行施工。比如,招商就有5招:1、加強對施工隊的管理,2、請監理抽查,監督質量的執行,3、請現場的工程師獨立抽查,把控質量標準,4、總部派人巡查,到現場做抽查,5、請獨立第三方抽查、評分,評分直接決定項目相關人員的獎金。
供應商同樣可以介入進去發揮自己的價值。首先,供應商應該做好自己的事情,確保自己產品的標準和品質,以及后續服務的質量;其次,供應商可以不斷地向開發商提出要求,例如門窗生產商可以在設計環節就幫助開發商減少非標產品的產生,同時在門窗洞尺寸的控制上,給出合理建議;最后,供應商還要不斷地追問開發商的需求,將要求細到可以真正落地的描述,并且在合同里固化下來,以免因為理解的誤差產生糾紛。
現在一些開發商已經到了工廠化生產的階段,PC模式下產品標準化是可以實現的,因此可以就增加門窗洞砌筑模板,即在砌筑的時候固定化,然后門窗上去之后嵌入固定化,這樣一來窗洞尺寸就可以得到保證,大大減少門窗和墻體之間滲漏的發生。
但歸根到底,這需要各方為了一個利益,明確共識,做到一起來討論,共同來解決這個問題。
總結:
隨著新常態經濟的持續,過去房地產行業野蠻生長。全國各地涌現出數萬家開發商,這也使得很多建筑供應商喜歡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憑借著短期合作和短期利益,依然能夠較好的維持企業發展。不過,隨著行業集中度的迅速提升,這種不注重共贏,不遵循市場新發展規律的開發商和供應商都會被淘汰。
尤其是隨著國內整個建筑市場“裝配式建筑”的強制推行,未來,技術、工藝、品質都會逐漸固化下來,使得整個行業的水平逐步提升。走共贏發展的房地產企業和供應商,只考慮價格,房地產商一味壓價,得到的絕不會是利潤,而是一錘子買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