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目前,民間投資增速放緩,制造業投資增速放緩,是中國經濟遇到的兩大挑戰。究竟如何來破解這個難題呢?作為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試點的廣東佛山,正在緊緊抓住降低“企業成本”這一牛鼻子,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破解難題。
以下文字內容,根據中央電視臺2016年6月5日的“新聞聯播”,《破題“降成本”》關注佛山鋁材產業現狀與發展——走進廣東華昌鋁廠有限公司,對華昌鋁廠副總經理武衛社先生的采訪實錄整理面成:
鋁型材是佛山制造業的重點行業之一,產量占到了全國的近四成。在鋁型材企業華昌(廣東華昌鋁廠有限公司),負責人武衛社副總經理剛剛投了1500多萬元,把企業的倉庫豎起來了。
說起這個行業內的第一個立體倉庫,老武給記者算了筆賬,原有平面(詞條“平面”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式倉庫占地2000多平方米,而立體倉庫占地只有500平米,土地成本省出來100多萬元;勞動力節省了20人左右,一年下來又差不多能省出100萬元。
老武說,近幾年成本居高不下,給制造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去年底,佛山鋁型材行業遭受重創,100家大中型企業有10家關停,各項成本讓企業不堪重負是原因之一。
武衛社告訴記者,把倉庫豎起來實際上也是被逼無奈,豎起倉庫省下的這200萬,也差不多僅夠填平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支出。
眼下,中國制造面臨的是歐美發達國家“高端回流”和新興國家“低端分流”的雙重擠壓。企業的生存狀況,也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高度關注。在中央明確了以“三去一降一補”為突破口,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制造業發達的佛山,把供給側改革和制造業轉型升級緊密結合,在全國地級城市中率先發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其中把降成本當成牛鼻子重點突破。明確提出,2016年當年,從制度性交易成本、稅負成本、運營成本、財務成本等四個方面,為企業減負280億元。
在改革中,武衛社認為企業不該交的堤圍防護費就被取消了,政府一共取消了34項行政事業性收費。
老武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取消的34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省下了100多萬元,電費下調企業一年能省下60萬元左右,里外里的省出超過200萬元的費用。這占到了華昌一年研發經費的十分之一。
今年前四個月,在全國制造業投資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廣東佛山制造業投資卻逆勢增長16個百分點。眼下,武衛社又開始忙了,他準備在立體倉庫省出來的廠房新上兩條生產線(詞條“生產線”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新設備一投產,他就準備把企業的產品向下游延伸,制造更加個性化、定制化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