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失利之后,我以為我的人生要因為一個三本大學的文憑而黯淡下去。于是選擇了當兵,但兩年軍旅生活后又重新面對社會就業的問題,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開小作坊自學做門窗 用股份留住員工
當了兩年兵,回到揭陽,沒有學歷、沒有工作經驗、沒有家世的我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但很確定自己不要什么。因此沒有謀求一官半職,也不想進企業打工。有段時間跟著父親拉貨,偶然機會看到有廠家在做塑鋼門窗,覺得裝修是每個家庭的剛需,這種新材料(詞條“新材料”由行業大百科提供)肯定有市場。
我屬于性子比較急的類型,一旦下定決心就會立馬開干。2002年,我白手起家開起塑鋼門窗(詞條“鋼門窗”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小作坊,當時所有員工只有我跟兩名親戚。在進入這個行業前,我根本不了解門窗行業。
單靠一個膽字,我一個門外漢自學技術跟設計,兩個月就下血本買了第一臺設備。當時我自己做門窗、跑業務、掃樓、貼小廣告、騎三輪車送貨,從工人到銷售一條龍都一個人搞定。
但努力不代表就有回報,在揭陽這個小城市要讓客戶接受一個新產品絕非易事,連自家親戚都拒絕用我的產品。創業三個月,我才賣出第一個門窗。小作坊日常開銷不大,即使連虧三月我都咬牙堅持,因為相信開發新市場需要時間,只要能讓越來越多的人試用塑鋼門窗,我就有做好做大的自信。半年時間,我拿下第一個大訂單,生意慢慢走上軌道。
低成本的小作坊維持了兩年時間,最高峰也只有七八個工人。小打小鬧已經不能滿足我,2006年從20多平方米的老舊廠房換到上千平方的正規工廠,員工也增加到20多人。當時想嘗試規范工廠操作流程,不料卻遭到許多老員工的強力反對,甚至出現了超半數員工集體離職的危機,其中還包括陪我創業打拼的元老。
這次危機促使我改變原本的管理方式,開始用股份分紅激勵員工。從那時開始,公司所有員工都分到不同比例的公司股份,這在傳統行業是非常少見的。讓員工成為企業一部分的主人,使他們真正有歸屬感的做法成功留住了大部分員工。同時,主打產品也從已經接近淘汰的塑鋼門窗轉為更為流行的鋁合金門窗。
拿下首個百萬級訂單 一炮打響成粵東龍頭
2007年,我開始經營品牌店,又接連開設瓷磚店。2008年,揭陽的房地產市場迎來發展高峰,我的門窗生意也順勢上揚。潮汕人做生意有個特點就是靠口碑,熟人間的推薦比任何廣告更管用。關鍵時候,人脈還可能是生意成敗的決勝點。
當時,我親自去洽談揭陽一個新樓盤的門窗訂單,同時還有幾家外地大廠在競標。相對于早已發展成熟的對手,我們的優勢并不明顯,談判前后僵持了三四個月。我嘗試了所有能想到的方法,也盡力根據客戶的需求不斷提供新樣品,但談判進度仍不樂觀。靠著以往累積下的人脈資源,得到一些非常有價值的信息,最終順利拿下這個重要訂單。
這是創業以來第一個百萬級訂單,吞下一整個樓盤的門窗供應當時超出了工廠的生產能力,資金上也面臨困難。我們加班加點生產,材料供應商也因為先前的良好合作答應賒賬,順利交單。這次成功讓我的門窗品牌一炮打響,在本地市場迅速做大了影響,還把品牌推廣到粵東甚至珠三角地區。
在傳統制造業中,做門窗其實門檻很高,幾乎可以被認為是定制產品。也正是因為對專業技術要求高,行業標準相對不透明,一般門窗產品的利潤最高可達15-25%。
我算是揭陽做門窗起步較晚的,在20多家同行里既沒有資金優勢也沒有設備優勢。但我注重觀察市場,堅持做產品、做工藝、做服務。僅僅四年公司就成為粵東門窗行業領頭羊,而那些動輒投資六七十萬的工廠卻只能出售設備逐個清盤。
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編輯部總結:
縱觀國內近30年的門窗行業發展現狀,我們會很驚奇的發展,不少的門窗廠老板都有過類似的軍旅經歷。中國軍人獨有的“吃苦耐勞、艱苦樸素、風雨同舟”的精神,恰恰完美的契合了在國內做門窗,要從無到有,白手起家所必須具備的身體和精神素質。
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小編謹在此“八一”建軍節之際,祝福我們門窗行業的軍人老板們,在未來的日子里,在門窗行業的戰場中,多打勝仗,獲得人生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