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中央歌劇院劇場是一座藝術家的殿堂,承載了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化和歐洲四百年歌劇文化的藝術舞臺,俯瞰中央歌劇院劇場像一只浴火涅槃的鳳凰,即將展翅翱翔在北京中心城區。

中央歌劇院劇場整體效果圖
中央歌劇院劇場位于北京市東城區東中街115號,工程占地面積13386平米,總建筑面積40902平米,分為地下4層,地上8層,其中地下建筑面積20881平米,地上建筑面積20021平米,建筑檐口高度為47.2米。工程于2015年12月25日開始施工,目前處于地下結構施工階段,計劃在2018年底竣工投入使用。

中央歌劇院劇場鳳尾柱施工圖
該項目由北京城建集團施工總承包,匠心打造,精雕細琢。核心功能以演出大型的歌劇、舞劇、芭蕾舞為主,滿足國內外大型文藝團體演出交流的需要。觀眾廳采用古典歌劇院多層樓座和包廂的形式,共1201座,舞臺以“田”字形設計,包括主舞臺、左側臺、后舞臺及后側舞臺,工程聲學設計標準為NR20,為國際最高標準。

中央歌劇院劇場施工圖
中央歌劇院劇場工程結構形式復雜,地上部分主要以鋼骨架勁性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為主。結構耐久年限為100年,局部構件抗震等級為特一級。結構施工階段每平米含鋼量高達330Kg,超過鳥巢的平米含鋼量。舞臺、觀眾廳、門廳、排練廳等高大空間多,懸挑構件和超重構件多,最大支撐高度超過50米,最大鋼構件重量52噸。混凝土(詞條“混凝土”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標號多達9種,最大標號C60。采用自φ40以下所有型號鋼筋,φ40鋼筋用量高達3000噸。

中央歌劇院劇場施工圖
項目在整體外形設計上標新立異,門廳18根立柱呈鳳尾狀排列,每根角度均不相同;為解決平面狹小,主舞臺設置在三層,南側舞臺為懸挑結構,北側舞臺為吊掛結構,東側排練廳為懸挑桁架(詞條“桁架”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結構。門廳18根鳳尾柱凈高28.35米,不僅中間無連系梁,而且還有16個安裝角度,鳳尾柱的施工,既是高難度,又是重大危險源。

中央歌劇院劇場門廳效果圖
項目采用BIM技術輔助施工及在施工人教育、技術交底等。BIM技術應用包括輔助圖紙會審、現場總平面布置、全專業參數化模型搭建、機電管線深化設計及管線碰撞檢查、勁型結構節點深化設計、鋼結構模擬吊裝、外圍腳手架施工方案論證、機電管線深化設計綜合等。鋼結構全部采用TEKLA技術深化,生成鋼結構施工圖、材料表、數控機床加工代碼等,對鋼結構施工進行全程控制。

中央歌劇院劇場東側懸挑桁架
中央歌劇院劇場工程是繼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大劇院、國家博物館、國家體育館、中國國學中心、首都新機場等國家和北京市重點工程之后在高端鋼結構領域的又一力作,本工程施工過程中所采用新技術推廣及創新多達10大項26小項,同時還取得了三項專利技術成果。

中央歌劇院劇場整體效果圖
中央歌劇院劇場工程觀眾廳屋面鋼桁架圓滿完成整體提升,預示著屋面結構最重要的鋼結構部分已施工完成,為劇場工程結構封底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