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西部最大的會議會展平臺——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一期將于今年6月正式啟用,這座巨型“V”字新地標到底有何奇妙的設計和驚喜在等著我們?
2017年2月28日,已通過竣工驗收的西部博覽城一期正式亮相。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座中西部最大展館含室內展館面積20萬平方米、室外展場10萬平方米,可布置1萬多個室內國際標準展位,其中既有單層展廳,也有70米高的雙層展廳,更是首開國內大型展館與隧道穿插建設的先例。
西部國際博覽城整體效果圖
更大氣 場館內沒有一根柱子支撐
據了解,由于工程體量大,抗震設防烈度級別高(8級),因此該項目所用鋼材的強度亦非普通鋼所能比擬,剛柔一體,且鋼構件節點(詞條“節點”由行業大百科提供)部位還做了加厚處理,以增加結構整體撓度和強度,使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除了鋼材的品質和細節,其項目的用鋼量也異常驚人,總用鋼量高達16萬噸,接近北京“鳥巢”用鋼量的兩倍,其鋼材主要應用于“四肢”的鋼梁、鋼柱,大約7萬噸,桁架和網架也超過3萬噸。
不僅如此,該項目一期工程在設計展館時,采用了“無柱設計”。從項目的整體格局上看很像機場航站樓,由A至H共八個展館、16個廳構成,一眼望去,延綿約1.3公里的象牙白金屬屋頂和高聳達數十米的全玻幕墻共同構成簡約而磅礴的“V”字形。屋頂潔凈平滑、曲線柔美,猶如層層波浪在高空起伏,由于金屬屋面的功能齊備,具有節能、保溫、通風、收集雨水以二次利用等功能,因此整個金屬屋面的結構也相對復雜,有保溫層、隔音層等材料16層之多,由于內部填充了保溫棉等軟質地材料,且金屬層本身具有非常強大的變形恢復能力,即加載過程中產生的應變會隨著重力的卸載而重新復位,所以整個屋面踩上去像就海棉一樣柔軟。空間顯得非常寬闊大氣。
據建設方中建二局西南公司西博城項目總工程師余德浩介紹,屋蓋承重由新型大跨度預應力梭型桁架(簡稱:梭型桁架)完成,此技術不僅能使場館采光及視線效果達到最佳,還可以最大化實現場館可利用空間。
場館的“四肢”由 715根方柱、514根圓柱、126根梅花柱組成,它們分別設立在屋檐下方,總重7萬噸的鋼梁、鋼柱支撐起總建筑面積57萬平方米的西博城。
場館的“帽子”形似一條魚,因此,梭型桁架也叫“魚型桁架”,平行排列的桁架,每一個是由向上、向下的兩條彎曲鋼柱拼接而成,中間則由若干垂直于地面的鋼柱支撐。
西部國際博覽城工程圖
更節能 有效減少水電等能源需求
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項目一期工程在建設中采用了先進的節能設計和環保措施,有效減少了對水、電等能源的需求。
場館的屋頂設計為16層鋁制金屬外表,這樣多層的屋面不僅具備節能、保溫、通風、收集雨水以二次利用等功能,被收集起來的雨水還可用作沖廁、綠化及消防回收水。
場館的屋檐是延伸出墻體的,此舉有效減少了來自太陽的熱量攝取,屋頂北向的天窗將自然光引入室內,因此,哪怕不使用人工能源,也能滿足布展的照明需要。
展示廳內的可調節門窗,在天氣允許的情況下,可實現室內外空氣的全部暢通。高效的LED燈及按需求控制的通風設備(詞條“通風設備”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系統用于控制室內環境。
為響應成都市建設海綿城市的號召,該項目約設計有21.5萬平方室外展場、廣場及室外停車場, 全部采用透水混凝土進行施工。透水混凝土能讓雨水流入地下,有效補充地下水,緩解城市地下水位急劇下降,并能有效消除地面上油類化合物等對環境污染的危害;且色彩繽紛,景觀融合,為維護生態平衡、緩解城市熱島效應起到了關鍵作用。
更安全 抗8級強震 可作避難場所
中國幕墻網工程庫gck.www.gdjiasi.com正式收錄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工程,敬請關注對該工程進展、幕墻技術、材料應用等相關資訊的動態更新!
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
2012年9月28日上午,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奠基儀式在成都雙流隆重舉行。
中國西部博覽城位于天府新區核心規劃區,是天府新區建設的重大項目。總建筑面積不少于265萬㎡,預計總投資200億元人民幣,將建
成都位于四川龍門山斷裂帶附近,據介紹,為增強場館抗震性能,整個展館所用的鋼材強度并非普通鋼材所能比,它必須集剛強、柔韌于一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抗低溫性和可焊性等特點。
展館建筑抗震設防類別為重點設防類(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展館結構抗震設計(詞條“抗震設計”由行業大百科提供)通過四川省內專家專項評審,可作為地震災害發生時的大型避難場所。
此外,據了解,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項目一期工程是國內第一個大規模展館與青島路下穿博覽城隧道穿插建設的項目。下穿隧道從B、C展館的垂直面穿插而過。整個布局為:上方為展廳,中間為下穿隧道,下方為B、C館展廳的下穿隧道,該隧道的功能是用作展廳地下停車場與展館相連的通道。
如果您知道該工程的更多幕墻(門窗)參建企業、建筑型材、玻璃、膠、五金、隔熱材料等材料供應商信息,歡迎提供,經核實后,我們將免費發布。值班郵箱:7120503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