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建筑幕墻創新與發展》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一、“既有建筑外立面改造”的研究背景
2015年2月28日,廣州市城市更新局正式掛牌成立;2015年9月12日,深圳城市更新局成立。城市更新局的成立,開創了國家中心城市以更新改造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探索建立城市低效存量建設用地盤活利用的新機制。
在2015年北京既有建筑改造產業研討會上,住建部林峰副主任表示:“既有建筑改造已然成為城市建設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我們知道,在世界發達國家,基本上都經歷過這么三個階段的建筑建設:a、大規模新建;b、新建與維修改造同步;c、重點轉向舊建筑的維修改造。從20世紀70年代起,歐洲就開始特別的重視,舊建筑的保護、改造和再利用。國內的建筑,同樣也在經歷或即將經歷這三個階段。
P1:建筑建設的三個階段
建筑是城市的史書,記載了城市的文化和歷史,承載了人們對過去的追憶,是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產物。隨著社會的經濟不斷發展,物質需求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建筑的功能、外觀需求,變得越來越高。
建筑外立面逐漸呈現出多樣化,它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一層皮”。作為連接和轉換建筑內、外空間的媒介,在很大程度上,都影響著建筑外觀、空間功能以及城市界面。
在建筑立面全壽命管理中,改造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在各種不同的改造方法中,外立面改造,因其迅速而有效的建筑改造效果得到了大范圍的應用。
P2:“既有建筑”改造要點
二、當前國內“既有建筑外立面改造”的實施現狀:
目前國內比較多的問題是,因為種種外界條件的制約,建筑外立面改造大多都會遵循著“低造價、低技術、工期短”的特點,這種快捷低成本的立面改造方式,在既有建筑改造實踐中被大量復制并應用著。
比如下圖中2006年開始實施的連云港中山東路一條街的建筑改造(P3,P4),考慮當時政府資金預算的限制,以及當時決策層的規劃改造目標,這條街所有的建筑改造多數聚焦于外立面的實體翻新,并外增裝飾造型。而在業主和使用者關注的節能隔熱、隔聲降噪方面呢,做的還不夠多。
P3:連云港中山東路整體改造建筑群A
P4:連云港中山東路整體改造建筑群B
然而這樣的立面改造方式同樣也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比如:
1、對原有建筑表皮的損壞;
2、或是對原有建筑風格的扭曲等等,
3、雖然經改造后外表皮恍若新生,但卻讓原有建筑的風貌蕩然無存。
三、“既有建筑外立面改造”的實施理念:
正如大家所了解的,我國許多城市,都存在著大批具有保留價值的既有建筑。在這些建筑不能做到正常的經營運轉的時候,就需要通過設計對其改造,實現功能與經濟價值的轉移,從而達到延續建筑歷史與文脈的目的。
立面改造不僅要求尊重歷史,同時也需要在建筑與環境變換中,注入新的生命力,達到新舊協調共存的目的。
P5:“既有建筑外立面改造”的實施理念
3.1、案例之一:上海“南市發電廠”改造
1897年的“南市發電廠”亮起了上海第一盞燈泡,從此上海出現了“夜上海”的景象。
百年風雨之后,2010年世博會期間,南市發電廠被改造為 “城市未來館”,后改建為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2012年10月1日,修繕一新的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
P6~9:老上海“南市發電廠”舊照
P10:電廠改造后的上海世博會之城市未來館
P11~13:電廠再次改造后的“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此類建筑,身份不斷的轉變,實現了建筑生命的不斷延續,也實現了對原有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這是建筑自身的變化,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同時也是一種新生。在保留歷史舊有記憶,延續原來場所精神的同時,也滿足了建筑物新的功能要求。
3.2、案例之二:南京1912街區的前世今生
民國時期的南京城,聚集著最顯赫的政界要人和學術大家,是中西文化交會之地,建筑、社會風尚都帶著中西合璧的味道。
P14~16:改造前的“南京1912”舊照
“南京1912”的設計風格,與附近的民國總統府遺址建筑群,總體風貌保持一致,體現的是民國建筑的精神。
P17~21:改造后的“南京1912”實景
在建筑外觀上,大多數改造修繕后建筑,門窗做了節能處理,補充了一些廣告招牌。
毫無修飾與浮華的青磚既是墻體,又是外部裝飾,煙灰色的墻面上,勾勒了白色的磚縫,除此之外很少其他修飾。
3.3、案例之三:北京的菊兒胡同項目
菊兒胡同位于北京東城區的西北部,這是一處充滿歷史文化色彩的地方。
按照老一輩大師們的說法,北京那些老城文化中最能沉淀下來的部分都以建筑的形式呈現在這里。比如說,菊兒胡同內3、5、7號院是清直隸總督大學士榮祿的府邸。
P22~24:老北京“菊兒胡同”舊照
上世紀90年代初,菊兒胡同以舊城改造試點的身份引起過全北京,乃至全世界的重視。
兩院院士、著名建筑學與城市規劃大師吳良鏞主持的新四合院設計。這組建筑群的設計,得到過“聯合國人居獎”等獎項和贊譽。
P22~24:“聯合國人居獎”的改造
新四合院在建筑用色上,則是基本沿襲了傳統,通過灰瓦白墻、基座處理和細部處理等手法,取得和周邊四舍院和諧、統一的風格,謙遜但很有活力。而頂層的玻璃陽光屋又能告訴人們這是現代的產物。
四、“既有建筑外立面改造”的方式方法:
建筑外立面的改造,往往是在原有建筑立面的條件下,通過像構圖、比例、材質、形式等設計手段,來達到改造的目的。既有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要么維持、要么改造、要么拆除。而在建筑外立面改造中,具體表現形式為兩種:第一,采用對比法則,強調新舊分離以達到對話歷史的效果;第二,采用相似法則,模糊新舊界限以達到再現歷史的效果。
在這兩種表現形式中,材料的選取、色彩的選擇以及現代化技術的應用等都發揮著很大的作用。
4.1、材料的選擇
材料是建筑外立面的重要組成元素,其物理性以及對人的感官影響,都直接影響著建筑改造后的效果。
P25~27:青島復興路某辦公樓項目
無論是運用舊材料的還原維護,還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應用新材料,其目的都是為了用合適的材料重現舊建筑的活力。
大部分時候舊建筑的原材料是可以被循環利用的,這是節資資源、可持續發展的良好途徑,較好地延續了既有建筑的歷史文脈和建筑風貌。
但由于能循環再利用的原材料有限,往往無法滿足需求。
因此,在往往需要引入新材料。新材料的運用擴大了表皮改造的自由性,也增加了改造的多樣性,通過新材料的引入,可以令新舊表皮融為一體。
P28~29:布魯塞爾某郊區住宅
4.2、色彩的選擇
在既有建筑的改造實踐中,色彩作為建筑立面最突出的表達元素,真實地反映著新舊表皮之間的相互關系。(相近和對比的原則)
下圖中意大利拉奎拉的彩虹禮堂(P30~31),這個項目的改造完全是自然的因素導致的,在2009年的意大利地震之后,當地的管理機構重新啟動了禮堂的重建。
P30~31:意大利拉奎拉的彩虹禮堂
禮堂選用落葉松木板作為外立面和地面材料,用云杉木制作箱型桁架結構。每塊木板都刷上了好看的顏色,似乎是讓城市重新燃起生機。
木材作為可再生的環保能源的同時,也能更好地與周圍的石墻形成自然融合。同時,實施單位為了抵消用于建造的木材損耗,建筑建成后將在基地上栽種200棵樹木 。
而另外一個項目德國美因茨猶太人社區的教堂建筑(P30~31)改造呢,則主要是因為當地人口的增加,原來的教堂不能滿足功能需要,因此要擴建。
建筑的外立面由綠色的玻璃瓷磚組成,可以反映周圍環境,還能顯示出多彩變化的光線。
P32~33:德國美因茨社區教堂
4.3、現代化技術的利用
建筑立面是建筑與外界環境進行能量與物質交換的介質,為了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外立面改造已成為優化建筑性能的有效方式。
從生態的角度講,大自然是主要的能源供給者。目前很多綠色建筑以太陽能作能源,我們可以運用這些生態低能耗、環保可持續的建筑表皮改造,這是未來既有建筑改造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
另一方面,智能化的建筑表皮改造,可以做出針對環境變化的智能調整,以最小的能源消耗維持建筑內部的舒適環境。
下圖中這個愛沙尼亞塔林的NO99稻草劇院(P34~35),盡管它是一個臨時建筑,但建筑師還是希望能體現出一些環保可持續的理念。這個建筑的外立面采用漆黑的稻草來進行裝飾,突出可持續材料生命循環的象征意義。
P34~35:愛沙尼亞塔林稻草劇院
而位于馬來西亞檳城的HOHO主題精品酒店(P36~38)則是另外一種風格。原建筑是已有35年歷史的舊辦公樓,建筑師在改造中,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建筑原有的結構與空間,外部以全新的鋼結構框架覆裹,植物蜿蜒生長纏繞鋼架;智能化的新風和溫度調節系統,使得酒店環境非常舒適。
P36~38:馬來西亞檳城主題酒店
五、影響“既有建筑外立面生命周期管理”的四個重要因素:
作為立面表皮,他是連接建筑內外空間的媒介,它一方面要滿足建筑內部的功能要求,而另一方面要反映外部建筑形態,從而更好地與周邊建筑協調,更好地適應外部環境的需要。
因此,建筑立面的生命周期管理,會受到諸多方面的因素影響,這些因素大致包括:建筑功能、建筑結構、建筑所處的地域環境以及當時當地的經濟技術條件等等。
P39:“建筑立面的生命周期管理”的影響因素
5.1、功能因素
理論上,建筑的使用功能是建筑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之一。
功能決定了建筑的屬性,功能不同的建筑往往需要有著不同的形態特征和建筑語言環境。功能發生變化的舊建筑,依靠立面調整提供了新生的機會。
位于法國Morzine的一個“蝸牛特色居室”,是一個建立于1826年的古老的農舍,它在2012年被改造成為一個奢華的租借別墅。
P40~43:法國Morzine “蝸牛室”
這個別墅設計翻新的挑戰,在于要保持這些原有木制外層包裹層,同時又讓陽光透射而入。因此做了木質鏤空,在木板上雕刻(詞條“雕刻”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出很多的帶孔區域。拆分出不同的功能區間,住宿、廚房、餐廳等位置的所有的外門窗都做了完全的功能性調整。
5.2、結構因素
結構體系對于建筑來說就好比人體的骨骼,它是建筑最基礎的部分,也是建筑中最不易更改的部分。我們現在所進行的建筑改造大部分是在原有建筑結構的基礎上進行,既使功能發生改變,結構仍然保持不變。
這是煙臺萊陽的市中心的某幢爛尾辦公樓項目(P44~48),之前整整空置10年了。
在 這個15000㎡的鋼筋混凝土建筑中,設計師在不改變原有結構柱網的前提下,將八個居住樓層分割成了三種,共244 戶的居住單元,然后把尺度不一、功能各異的公共空間穿插其間。
P44~48:煙臺萊陽某辦公樓改造
為了消化建筑平面中不適合居住的區域,設計師在各個樓層設計了一些公共露臺,這也為住戶們提供了一些功能性極強的活動空間。
立面裝飾方面,設計師在較低樓層的陽臺部分,專門增加了一層穿孔鋼板,希望盡可能弱化喧囂的街道對于私人生活空間的干擾。
5.3、經濟技術因素
在大部分情況下,既有建筑改造再利用項目大都比新建項目投資低。但是,在舊建筑改造過程中,經濟條件對建筑改造有著重大的影響,尤其是在一些技術要求較高的表皮改造項目中,經濟的影響尤為明顯。
P49:項目投資預算是既有建筑改造的經濟技術因素
這是一座韓國一座好幾十年的磚房改造項目。考慮到項目本身的預算控制,實際上設計師有很多非常棒的設想都沒法實現。
P44~48:韓國某磚房建筑的改造
這個項目的外立面改造基本單元,是由87塊黑色不銹鋼(詞條“不銹鋼”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組成的,這已經是業主能夠接受的最大的一筆材料投資預算了。
盡管改造方案中高昂價格的材料盡可能被減少使用,但是設計師在立面上非常新穎的采用了15000種幾何圖案的四面體,這些四面體將原有的砌體墻包裹起來。
紅色韓式屋頂瓦和磚塊。百葉窗和石材交替變換,考慮方案的落地性,設計師將LED照明單元嵌入上方的百葉窗中,盡可能的避免燈具外露。
5.4、地域環境因素
大家知道,建筑和我們所在的環境是一種部分與整體的關系,而既有建筑被歷史賦予的地域性,既是文化價值所在,也是特點,同時這又是改造中不可回避的難點。很多建筑師朋友告訴我,如何與地域歷史文化建立聯系,是改造和設計環節中非常重要的內容。
杭州白塔公園,位于老復興路,毗鄰錢塘江邊,被認為是西湖文化遺產的實證。
公園內的這個古一宏紅茶館,為了和地域文化以及歷史底蘊相吻合,在設計手法上沒有過多的修飾,整體簡潔、清秀、同時卻處處散發著屬于傳統文化的底氣和神韻。
P49~52:杭州古一宏紅茶館
建筑的墻面層疊造型是以宜興地貌為原型,格柵作為本次設計主要考慮的元素,設計師意圖讓東方禪意得到更好的體現。竹制實木條排列在空間中隨處可見,配合特殊工藝處理的大塊面白墻以及人造水景。
六、結束語
“用尊重原建筑歷史的態度,去詮釋延續生命周期的既有建筑!”
既有建筑不管是生命周期的延續,還是立面改造發展,這既影響著既有建筑的內、外空間,同時也影響著城市的界立面。
在既有建筑全生命周期日漸受到重視的今天,建筑立面管理中的改造,將開始建立起一種與原建筑全新的組合形態與關系模式。
本文使用的部分項目案例由建筑師朋友提供,在既有建筑改造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研究中,也參考了很多業內同仁的觀點和意見。在此一并感謝。
作為專業工程咨詢顧問,我們非常愿意和業主、建筑師以及所有有志于此的工程師們一道,在尊重既有建筑的前提下,摒棄單純的形式,回歸原有建筑的本體,將材料、構造、功能、技術等多種因素歸入研究領域,繼而設計創造出與原建筑形態良好匹配的新建筑立面形式。
本文摘自:《建筑幕墻創新與發展》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