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Dow Corning (道康寧公司)
道康寧公司是由康寧公司和陶氏化學公司組成的合資公司。其合資的起因是康寧公司的Hyde制備出耐熱的電絕緣用玻璃纖維的含有機硅的黏結劑。這種含有機硅的黏結劑是用Kipping使用過的格氏反應合成出來的。格氏反應要用大量鎂作原料,傳說在尼亞加拉大瀑布附近的陶氏化學公司有充足的水電資源,具有生產電解鎂的能力。于是兩家公司于1943年合資(50:50)成立了道康寧公司生產有機硅,公司本部在Midland。
1951年道康寧公司先后建立了直徑分別為直徑600 mm和直徑1200 mm的流化床,生產甲基氯硅烷,并為研究和處理二甲基二氯硅烷生產過程中的問題專門成立過氯硅烷技術委員會。該公司在美國的Carrolton,Greensboro,Kendallville等地有大型生產點。在巴西、印度、韓國、泰國、比利時、法國、英國、德國、日本、中國等地也都有能生產甲基氯硅烷上下游一體化的生產點。在其本土Carrolton和在英國威爾斯的Barry兩個工廠各有40來萬噸甲基氯硅烷的產能。Barry廠原為英國ICI的有機硅工廠的廠址。道康寧公司于1990~1992年將Barry廠的產能從3.2萬噸擴至4.5萬噸;到1994年又擴至5.5萬噸。1999年前Barry廠的初級形式聚硅氧烷產能達到了13萬噸。后來道康寧又花4年時間擴建(1999年投2.4億美元),到2005年有20萬噸的產能,成為道康寧在歐洲的最大的有機硅廠。2001年道康寧公司在Midland工廠投資1100萬美元新建一個生產能力為16000噸/年的有機硅烷(主要是含硫硅烷)生產裝置增加了產能,其目標是能在含硫硅烷的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
21世紀初道康寧在美國本土Carrolton的初級形式聚硅氧烷產能有20~21萬噸,在日本約1.5~2萬噸。
1995年道康寧因賠付乳房假體植入者數十億美元而進入破產保護,歷經9年到2004年才終止。一走出破產保護的道康寧就將目光轉向中國,2005年在中國設立了生產硅橡膠的凌道公司。道康寧計劃在馬來西亞建立一個大廠。在2006年與瓦克合資改在中國張家港建設第三個世界級的有機硅全能工廠,于2011年全面投產。該廠的初級形式聚硅氧烷產能19萬噸。瓦克得總量25%的硅氧烷;得氣相白炭黑51%。道康寧公司在我國山西投資建有亞洲最大的硅廠,已實現從原料到產品在中國的本土化。
GE(通用電氣)公司有機硅部
已如前述,1940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學者E.G. Rochow發明了氯烴在銅催化劑存在時,于高溫下與硅直接反應合成烴基氯硅烷。不久該公司開發出有歷史意義的第一臺合成甲基氯硅烷的流化床。1996年時在Waterford有8~8.5萬噸初級形式聚硅氧烷的產能。該公司的有機硅業務部成為美國第二大有機硅生產單位。但該業務部的銷售額只占GE公司總的銷售額的2%,份額很小。后來GE有機硅部為謀求發展,與日本東芝公司成立GE-Toshiba有機硅公司。東芝公司在日本Ota(太田)有一產能4萬噸硅氧烷的工廠。1998年GE與在歐洲Leverkusen有6.5萬噸有機硅產能、擅長LSR的拜耳公司合資成立Ge-Bayer Silicone Europe。這樣GE在亞洲和歐洲都有了能生產單體的工廠。2006年Apollo以38億美元收購GE的有機硅和石英業務,后改稱Momentive PerformanceMaterials。
Momentive PerformanceMaterials(邁圖高新材料公司)
邁圖的前身是GE的AdvancedMaterials,GE的Advanced Materials于2003年4月收購Crompton(康普頓)的OSi(奧斯佳)。2006年GE的Advanced Materials,包括GE-Bayer、GE-Toshiba以38億美元賣給Apollo Management LP后改稱Momentive PerformanceMaterials。GE在邁圖仍有10%的股權。
2014年4月該公司正式向紐約White Plains破產法庭申請破產保護。該公司已與幾個利益相關人達成資產重組計劃,以消除資產表上30億美元的債務。其實在2006年Apollo以32億美元向GE購入時,已經是負債的。該公司在美國之外的業務和邁圖專用化學品公司不在申請破產保護之列。2014年9月有消息說,該公司即將走出破產保護。
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UCC,聯合碳化(詞條“碳化”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物公司)
原是美國一家從1949年開始以三氯氫硅為原料與不飽和化合物(烯類、乙炔)加成生產硅烷偶聯劑為主的工廠。1992年UCC宣布要出售其有機硅業務以減債。1993年將有機硅業務以3億美元賣給DLJ。1995年Witco出資7.62億美元收購DLJ。之后Witco被Crompton收購稱CromptonCorporation。
OSi(奧斯佳)
Witco公司的OSi原為UCC的有機硅業務部,是有名的以醇類與硅直接合成烷氧基硅烷的公司,獲得過Kirkpatrick獎,并在意大利Turmoli建有生產工廠,1995年為Witco所收購。Witco1996年的銷售額達23億美元。
Crompton Corporation(康普頓)
Crompton & Knowles1999年兼并Witco成CK Witco,2000年稱Crompton Corporation。2002年與中國南京曙光化工廠開設合資工廠,生產有機官能硅烷偶聯劑。
Nusil Technology
系1993年UCC出售部分業務成立的McGham Nusil Corporation的現稱。
SiVance
Clariant認為要關注開發復雜但是售量少的有機硅產品不是他們的業務模式和戰略方向,故將其在美國特種有機硅業務出售給了GenNx360 Capital Partners。于是成立了SiVance。
ICI(卜內門)
英國卜內門(ICI)公司在威爾斯的Barry(貝里)建立過有機硅廠。后來被謀求發展的法國羅納·普朗克所兼并。貝里現為美國道康寧公司的生產點。
Wacker(瓦克)
Wacker(瓦克)公司是從1949年開始用直接法生產有機硅的,在歐洲是比較早的。1950年在Burghausen(布格豪森)建有機硅試驗工廠,生產硅油、硅樹脂等商品。1953年公司內建立有機硅部,到1964年能產出有機硅2400噸。在上一世紀60年代產能迅速擴大,于1969年在布格豪森又建一產能24000噸的裝置。同年參股在美國的Stauffer Wacker33.3%, Stauffer Wacker生產室溫硫化硅橡膠,1987年成為獨資公司。。1998年與在印度的Metroark合資。1998年12月它兼并了Hüls的有機硅業務,其中包括Nünschritz(濃希利茨)工廠。1999年在日本與旭化成合資成立瓦克旭化成有機硅公司。2006年開始與道康寧合資在中國張家港建設第三個世界級的有機硅全能工廠,于2011年全面投產。2007年將布格豪森工廠的產能擴大到10萬噸。2008年瓦克投入4億歐元擴建Nünchritz工廠,得到德國政府提供1.19億歐元(當時約合1.04億美元)的資助;在盧森堡的歐州投資銀行也給予2.5億歐元的長期貸款,使擴建后硅氧烷的產能達到10萬噸/年,FNünschritz的總產能為12萬噸。2013年在100億歐元的世界有機硅市場中占17%份額,瓦克現已與邁圖并駕齊驅,成為僅次于道康寧的世界第二大有機硅工廠。
Nünschritz(濃希利茨)工廠
是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R.Müller博士領導的氟硅研究所開發有機硅單體及制品的工廠。1963年時該所是用大型玻璃反應瓶以乙醚作溶劑(詞條“溶劑”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用格氏法合成有機硅單體和高聚物等。他們進行直接法合成甲基氯硅烷的研究開始是用8根并列的列管串聯起來的反應器。后來幾次更新工藝和設備,先后用過攪拌床、轉爐生產甲基氯硅烷。1982年在直徑400mm流化床試驗成功后,建成了3臺直徑1200mm的流化床生產裝置,產能達1萬噸。最終,Nünschritz工廠于1991年為Hüls兼并。
Hüls AG
Hüls公司于1988年兼并了生產特種硅烷的Petrarch System,1991年兼并了Nünschritz工廠成為中型的有機硅公司。1995年對兼并后的Nünschritz工廠投資約1.8億美元;在Rheinfelden投入1.38億美元,將產能于1995年擴大了30%,到1997年擴大了40%。1996年改名為Hüls Silicone GmbH。 Hüls將其生產硅氧烷的Nünschritz廠于1998年賣給瓦克。1998年與Degussa(迪高沙)AG合并成Degussa-Hüls AG,成為最大的含硫硅烷的生產廠。
Degussa-Hüls AG
是Degussa AG與Hüls AG在1998年合并而成的集團。2000年VIAG的子公司SKWTrostberg進入集團。Degussa-Hüls AG成最大的含硫硅烷的生產廠。
Bayer (拜耳)有機硅公司
拜耳是一家很大的化工和醫藥公司。有機硅公司為拜耳公司無機物業務部、后為工業產品業務部的一部分。有機硅業務只占公司的1%。上世紀90年代在Leverkusen有2.5萬噸水解物的產能。拜耳有機硅公司深感自己規模太小,1998年與在歐洲沒有單體生產基地的、要實現其全球戰略的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有機硅部組建成了GE Bayer Silicones GmbH Co.KG。滿足了各自的愿望。
Goldschmidt AG (戈特斯密特)公司
是一家生產特種有機改性硅氧烷供聚氨酯泡沫用的表面活性劑和輻射固化紙張用脫模劑、涂料(詞條“涂料”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等的小型公司。1995年在Essen的工廠因爆炸部分受損。1997年為VIAG集團兼并,1999年并入VIAG集團的SKW Trostberg。2003年4月戈特斯密特被Degussa(迪高薩)所收購。
Rhône-Poulenc(羅納·普朗克)
Rhône-Poulenc(羅納·普朗克)在法國建有機硅工廠,在Saint Fons有產能6萬噸的工廠,但有機硅業務只占該公司業務的2.6%。該公司于1995年收購英國生產密封劑的Vispak公司,有了室溫硫化硅橡膠業務。為了集中業務于特種硅油和消泡劑,1995年7月將其在美國和日本的熱硫化硅橡膠業務剝離給瓦克公司。羅納·普朗克于1998年將其化學品、纖維及聚合物業務組合成Rhodia S A(羅地亞公司)。
Rhodia S A (羅地亞)
羅地亞是羅納·普朗克在1998年將其化學品、纖維及聚合物業務組合而成的公司。有機硅部分只占羅地亞業務的7.5%。2005年出售其歐洲密封膠業務給Henkel。于2007年將其有機硅部分剝離出來被中國藍星公司以30多億人民幣收購成為藍星公司。
Asia Silicones MonomerLimited (ASM,亞洲有機硅單體廠)
亞洲有機硅單體廠是日本信越和美國GE于2001年合資在泰國Map Ta Phut(馬他普特)建的廠。2004年起年產硅氧烷7萬噸。產品由兩家公司對半分。GE于2006年將有機硅業務和石英業務出售給Apollo時沒有包括這個廠的股權。2013年5月有報道說GE將原來擁有的亞洲有機硅單體廠50%股權賣給了信越公司。
KCC
KCC的前身為金剛高麗化學公司。金剛高麗化學公司為1958年創立的金剛石材公司與1974年成立的制造涂料的高麗化學公司于2000年4月合并而成。2005年2月金剛高麗化學公司改名為KCC。KCC除制造涂料、建材外也開始搞有機硅。在2000年初產業化成功后于2003年12月及2004年2月分別在韓國全州及大竹設廠開始有機硅的商業化。2005年的1.3萬噸硅氧烷產能到2009年擴至7.5萬噸。2010年8月在橫濱市鶴見區設立有機硅研究機構,F在在韓國國內年產單體10萬噸,計劃建設第三個工廠,有擴至17.5萬噸的計劃。
Shin-Etsu (信越有機硅公司)
信越公司旗下的有機硅公司最早在磯部和松井田有初級形式聚硅氧烷年產能力5.5萬噸(磯部3.3萬噸,松井田2.2萬噸)。另有兩工廠在武生和直江津。1995年購入從事氟硅膠的Shincor Silicones Inc。
1998年信越公司的甲基氯硅烷年產能力達到14萬噸。1999年又對磯部工廠進行過擴建,2006年硅氧烷總產能增至11.5萬噸。
2001年信越與GE各出資1.25億美元在泰國馬他普特建立一家年產初級形式聚硅氧烷7萬噸的Asia Silicones Monomer(亞洲有機硅單體公司),2003年投產。2013年5月有報道說信越公司收購了GE擁有的亞洲有機硅單體廠50%股權。
東芝公司
在日本太田有年產4萬噸初級形式聚硅氧烷的工廠,另有一工廠在豊橋。后與GE合資(GE 51%,東芝49%)成為GE東芝有機硅公司
GE東芝公司
GE東芝公司是GE和東芝的合資公司(GE51%:東芝49%),在太田有年產4萬噸初級形式聚硅氧烷的工廠,另有一工廠在豊橋。
東麗道康寧公司
在日本尚有東麗與道康寧合資(65%:35%)的東麗道康寧公司,該公司在千葉曾有生產2萬噸硅氧烷的裝置,于2001年3月停止運行。
旭化成瓦克有機硅公司
在大東有旭化成與瓦克合資(50%:50%)的旭化成瓦克有機硅公司..
日本ユニカ(尤尼卡)
是東燃化學與陶氏化學合資(50%:50%)的公司,在川崎和小松設有工廠。
カネカ(Kaneka)
日本的カネカ公司于1997年在比利時建立了產能5000噸的有機硅改性聚醚的工廠,改性聚醚中含有機硅不到10%。1998年的銷售額就達15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