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編輯部整理發(fā)布:
石材幕墻通常由石板支承結構組成,不承擔主體結構載荷與作用的建筑圍護結構。石材幕墻一般采取干掛的安裝方式,因為干掛相對于濕貼造價稍高,但是干掛安全可靠度較高,不容易墜落,所以較高的墻面都用干掛。

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一直認為石材幕墻最令人傷腦筋的,就是他的色差,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像打滿了補丁似得,拉低了建筑的檔次,行業(yè)內針對這一特征,也提出過許多改進方案。
不知什么時候起色差這個詞和石材掛上了鉤,許多人認為色差、色斑、色線這些都是品質差的大理石。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石材色差問題究竟是怎么被無限放大了呢?小編近日聽到了一個再實在不過的理由了!
“我是一個石材安裝工,石材“色差”這個詞,好像從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產生,那時候能安裝幾塊花崗石的業(yè)主,經濟條件就算不錯了。業(yè)主往往為了能省點錢,會想著法子要扣石材老板的板材錢,而色差就是最好的理由,可以堂堂正正,毫無愧疚的扣幾塊錢。
那時候安裝大理石的工程幾乎鳳毛麟角,現(xiàn)在大家有錢了,都喜歡安裝大理石,因此大理石板材生意如雨后春筍般發(fā)展起來。不過,大理石也難逃色差的苦惱,色差依然被當做挑剔、找茬、扣錢、拖尾款的最好借口,所以“色差”這個詞,一直存在至今。”
總算聽到一句大實話了!很多石材人應該都深有體會。消費者既然選擇了石材,就說明他們喜歡天然的東西,卻又為什么要用人造的標準來要求天然的東西呢?這不是很矛盾嗎?
色差本不是什么瑕疵,而是天然石材的特質,卻被長期扭曲解讀,傷害了石材色差的藝術價值。

天然石材的 “色 差”
俗話說:世界上找不到兩片相同的葉子,而對于大理石而言,世界上也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塊大理石。
自然造物,不拘一格,天然石材是在自然環(huán)境中,經過至少上億年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加上地質運動演化而形成的。
內在外在的諸多因素影響,都會造成石材的千變萬化。這種變化,是客觀存在的,石材的顏色都是天然形成的。任何染色、潤色、調色材料,都無法帶來自然的美感和長久的效果。
事實上,石材色差是最能創(chuàng)造經典的!

上海世博會 意大利館


西班牙薩莫拉省辦公廳

意大利達芬奇國際機場

上海外灘 萬國建筑群

羅馬梵蒂岡 圣彼得堡大教堂
這些著名的石材建筑都是典型的色差工程,如果這些工程是中國的石材人做的,是不是會被罵垃圾工程?
還有聯(lián)合國的大花綠石材背景墻,如果被搬到一個酒店或家裝,是不是會被砸掉100次?


用色差來衡量石材的好壞,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標準?
在整個工程或裝修環(huán)節(jié)中,我們的消費者 、設計師、采購商、石材商到底是誰在拒絕色差?
•是消費者嗎?
現(xiàn)在主宰市場的消費者基本上是80后90后,他們不再迷戀對稱與統(tǒng)一,喜歡不規(guī)則和個性化。所以色差在他們眼里不是缺陷和次品,而是另類的風格和意外的驚喜。

•是設計師嗎?
有人說色差石材排版比較麻煩,所以設計師們不愛用,這簡直是給設計師打臉,毫無色差的石材怎么體現(xiàn)設計師的水平,直接交給安裝工人就可以搞定,設計師們怎么會自廢武功呢?

•是采購商嗎?
采購商雖然是最終挑板的人,但是他們沒有理由拒絕色差,因為如果消費者和設計師都能接受色差石材的話,采購商又何苦給自己找麻煩,挑板可不是件輕松的活兒。

•是石材人自己嗎?
再說石材人自己,他們最痛恨挑色差了。為了避免色差,他們要從一整塊好料中挖去最好的,然后邊料、廢料堆積成山、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這些廢料都是真金白銀買回來的,即使那塊好料賣了三倍的價格,也抵不了耗損的成本。

沒有誰是主謀,可是石材色差長期以來就是被當做瑕疵、次品。
但是事實上,越來越多著名的石材色差工程,都在傳遞一個信息:石材色差是最能創(chuàng)造經典的,也是最不會過時的裝飾潮流。
只有天然的才是接地氣的,色差不規(guī)律的紋路本身就是一種美,千篇一律不是石材的風格,對于帶有色差的大理石石材,不能用“次品”的眼光看待,采集于大自然的大理石,每一塊都各不相同,其顏色、紋理只有相近,沒有完全相同。
大理石的美,首先體現(xiàn)在其獨一無二的天然紋理,而每一條細紋、每一道印記,都承載著大自然演變的蹤跡,無論是化石,亦或是再普通尋常的大理石,其在形成過程中,都有著不平凡的過去,或悲壯,或舒緩,或寧靜,都會在紋路上體現(xiàn)出來!






石材“色差”最大限度的展現(xiàn)出了石材的魅力之處,這是大自然給我們的最自然最純正的美。
2019年了,石材不應該再由“色差”來決定它的好與壞,今后石材色差越大只會越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