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編輯部整理發布:
前言
我國鋁合金門窗發展源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由于軍工企業出現經濟困難,需要軍轉民的一些項目來進行經濟支撐,于是許多企業開始生產洗衣機、自行車、摩托車、煤氣表、熱水器、大客車等生活民用產品,其中也包括鋁門窗制品。
一、虛心學習和消化階段
1979年沈陽黎明鋁窗公司從香港引進了38平開窗和90推拉窗,開始進行仿制,從德國和日本引進擠壓和型材處理等設備(詞條“設備”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在國內開始陸續建立起型材擠壓和門窗加工生產線,標志著我國鋁門窗、幕墻產品在國內開始起步。
1979年黎明公司生產經營遇到了困難,除軍品外還需要尋找商機,千方百計尋找合適產品,公司領導組織人員到香港進行考察,中國“第一代”門窗幕墻人,首次在香港看到了現代建筑像水晶宮似的玻璃幕墻,并全面考察了鋁窗、幕墻生產的全過程,開闊了眼界,并決定建立沈陽黎明鋁窗公司。
當時國內還是以鋼窗為主,以鋼代木,而新型現代建筑在國內剛剛興起,其所需鋁窗、幕墻靠國外進口,而國內剛剛起步,除黎明鋁窗總廠外,還有四大家,即上海玻璃機械廠、廣州鋼鋁門窗公司、北京鋼窗廠和西安鋼窗廠,其中上海玻璃機械廠已步入正軌,主要是38、90窗,北京鋼窗廠引進了荷蘭鋁窗,西安鋼窗廠剛開始階段。
沈陽黎明鋁窗總廠組建的基礎是有一臺舊水壓機,并承擔香港來料加工百頁窗型材,并開始在深圳建分公司,主要是中航和沈陽黎明合資組建的公司。并在深圳沙頭角承包外商的別墅用的是38窗,這時廣州東方賓館的改造由港商承建,深圳廠也派人參加了,通過這些活動,相關人員掌握了38、90窗的技術,組建了從門窗研發、擠壓鋁型材、加工、組裝、安裝一條龍服務模式,發展到國內鋁窗行業前列。
從軍品生產轉到鋁窗后,即所謂隔行如隔山,一下子摸不著門兒,只知道38平開窗、90推拉窗香港人做多大,國內就做多大,不敢動,被一些技術問題糾纏著。
1982年初,時任中國建筑金屬協會鋁門窗幕墻委員會主任的鄭金鋒同志,來電告知沈陽黎明鋁窗公司總工程師李之毅:聯合國為援助廣州鋁門窗廠,派英國專家麥考特先生來廣州講課,于是李之毅先生參加了廣州培訓,僅半天,不解渴,又請專家來沈陽講,累積了近80多個問題,并單獨會談請教,得到滿意的解答。
其中最深刻的一個問題是:窗可以做多大多高?,麥考特回問:學過材料力學沒有?李之毅說:學過。麥考特就提示:受力件如窗主框按簡支梁受力計算,經這點撥,感覺茅塞頓開。然后系統整理并寫出入門鋁窗培訓教材,每周給技術人員講1-2次課,后來按大家要求整理后寫成一本《現代建筑用門窗技術》,1987年印刷成冊后,成為門窗行業第一本培訓教材。
二、創新研發門窗節能
1983年沈陽黎明鋁窗公司派出技術考察團,去參加德國紐倫堡國際門窗幕墻展覽會上,購買一本德文版《鋁窗制造》,發現其中介紹德國“斷橋”鋁窗節能技術,書中表達了德國從50年代到70年代期間,鋁窗行業的節能設計、擠壓、選材、加工工藝、安裝工藝的總結性文獻。通過深入消化、吸收后翻譯編寫成冊,《鋁窗制造》于1990年由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印刷成書,作為門窗行業內部的培訓教材。
這期間許多軍工企業都在轉民,其中沈陽黎明、沈飛、西飛、哈飛、武漢凌云、中航三鑫、深圳中航、深圳金粵等企業的鋁門窗幕墻產品開始推向市場,尤其在1990年9月北京亞運會建設期間,許多項目都是釆用鋁合金門窗幕墻產品,做出很多經典工程。
1985年黎明鋁窗公司通過對國外技術的消化吸收,自主研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專利的60系列澆注式鋁合金(詞條“鋁合金”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斷橋”隔熱窗,當時采用的是ABS塑料作為隔熱斷橋,并自行設計自動加熱澆注設備。經國家檢測中心測試合格后,當年最早應用于蘇聯駐華使館。
1986年在北京建筑科學院展出并參加技術研討會,李之毅總工又做了該項產品的技術報告,并引起轟動,聽眾不斷提出問題,會場討論熱烈,引起了北京各界的注意,李之毅總工并接受北京晚報王記者的采訪報道,這是國內第一個最先向市場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鋁合金“斷橋”節能窗專利產品,并在東北地區應用節能改造,逐漸推廣使用。
1992年李之毅教授退休后,在1997年與李江巖合作又研發出最新款的發明專利技術產品,釆用高分子材料的80系列鋁合金“斷橋”推拉窗、50、60系統內開內倒窗(詞條“內開內倒窗”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并在沈陽、北京地區進行了應用,為后來研發“高熱阻”建筑節能外窗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國外產品的引入和學習
1、美國亞松澆注工藝
美國亞松公司產品在八十年代中期進入中國及亞洲市場,中國分公司于2000年開始正式運營,鋁型材節能主要釆用澆注工藝,實現鋁型材的斷橋節能,并與全國多家型材企業合作,實現型材復合的一體化生產,至今仍有許多型材廠的生產線仍在應用。澆注工藝技術在國內應用的項目很多,例如:北京來福士廣場,中國國家會議中心,釣魚臺國賓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濟南全運村等公建和民建項目等。
2、德國泰諾風隔熱條產品
泰諾風隔熱條開始進入中國是在1999年,次年的3月20日左右,在廣州召開的建筑金屬結構協會鋁門窗委員會的年會上,泰諾風公司在行業年會上首次展出斷橋鋁門窗樣品和幾個截面(詞條“截面”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的隔熱條;同時,還在行業年會上做了門窗節能的技術報告和研討會,行業內反應強烈,是解決鋁型材斷橋一個很好的技術方法,為后期的全面推廣應用奠定了基礎。
國內最早使用“穆勒”隔熱條與型材復合機的鋁材廠是:廣亞,堅美,武漢源泰,長沙經閣;而深圳西林也定購了“飛幕”的同類復合設備。
2000年泰諾風公司第一個訂單是深圳西林公司2萬米的14.8條;同時,斷橋鋁(詞條“斷橋鋁”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材當時最成功的企業,應當說是占領了北京市場的源泰和經閣。
2000年國內釆用泰諾風隔熱條做節能門窗第一個系統公司是沈陽麗格。
2006年國內應用第一個空腔幕墻隔熱條項目是北京國貿三期。
2004年開始上海茵捷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釆用泰諾風隔熱條研發斷橋窗,并應用在無錫博世、太倉舍弗勒、卡邁耶等德企項目。
2000年前進入中國的外企還有德國旭格和意大利ALUK,主要推廣專利技術門窗幕墻產品,通過20多年的經營,已形成高端品牌,與其不斷的研發和產品的標準化、規范化、系統化有關系,尊重知識,遵守規矩,誠信經營等,值得國內企業學習。
2001年中國隨著加入世貿組織后,與國外的技術和產品的交流與合作更加密切,更多的外資企業來國內建廠和設立總部,對提升國內企業的管理有很大促進作用,包括產品和技術的提升,國內經濟也得到了快速發展。
3、國內企業的消化和吸收
圍繞門窗的節能問題,國內外都進行了長期探索和研究,早期主要是在兩根鋁型材間插入一根導熱系數較小的PVC條以達到隔熱節能的目的,但經過多年實際使用后發現,PVC隔熱條存在強度低、耐熱和耐紫外老化性能差、線性膨脹系數大,與鋁合金等金屬結合使用不匹配等許多問題,之后研發出了玻璃纖維(詞條“玻璃纖維”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增強尼龍66工程塑料(詞條“工程塑料”由行業大百科提供)隔熱條。
由于玻璃纖維(詞條“纖維”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增強尼龍66工程塑料隔熱條具有力學性能優越、線性膨脹系數與鋁型材接近、耐高溫、隔熱性能優異等許多優點,一經推出,就顯示出強勁的市場發展前景。
歐美等發達國家,已進行了數十年的探索,無論是原料配方還是設備、自動化生產線等都占據極大的優勢,目前其高性能的玻璃纖維增強尼龍(詞條“尼龍”由行業大百科提供)66的門窗隔熱條產品外觀多樣,各項性能指標也達到了較高水平。
我國對PA66GF25隔熱條的研究起步較晚,發展也較為緩慢。廣州市白云化工實業有限公司在充分了解國內外鋁合金節能門窗發展現狀的基礎上。
在2003年廣州白云化工實業有限公司率先成功開發出了I型PA66GF25隔熱條,成為世界上第三家能夠生產隔熱條材料的廠家,公司產品已成功應用于CCTV大樓、北京世紀城、上海湯臣等許多工程上,節能效果明顯。
在白云化工的帶動下,國內一些塑料制品廠家也相繼轉向此類產品的研究開發,目前國內有10多家企業能夠生產PA66GF25隔熱條,但總體技術水平都不高,特別是裝備技術。
國外的廠家采用了專業的生產線,而目前國內的廠家基本是用數種普通的塑料成型加工設備拼湊組合在一起,由于尼龍66的加工溫度高、熔體粘度大、擠出成型后尺寸穩定的控制困難,這樣的生產線顯然不能滿足高規格隔熱條的生產并且生產效率低,難以與國外產品競爭。
2008年,廣州市白云化工實業有限公司通過自主創新,摒棄了原有的簡單組合式生產設備,通過對生產線建設方案的總體規劃、設計,對生產設備的設計、研制開發等一系列創造性的工作,建成國內第一條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玻纖增強尼龍66隔熱條多孔擠出全自動連續化專用生產線,形成規模生產能力。
2015年德國隔熱條企業恩信格Ensinger進入中國市場,其是隔熱條產品的鼻祖,有100多年的歷史。
2015年歐州企業斷橋產品PURAL進入中國,其通過隔熱條與高分子材料的復合后,再與鋁型材進行滾壓復合,實現復合鋁合型的隔熱斷橋。
2015年丹麥的溫格潤WinGreen產品同時也進入國內市場,主要釆用型材與高分子材料的復合實現隔熱斷橋。
四、門窗節能的自主研發與創新
現在是2022年5月30日,我國的門窗行業經過40多年發展,確實有很大進步,隨著建筑節能減排的要求提高,許多產品己滿足不了需求,這就需要進行一些產品研發與創新,同時行業內產品同質化嚴重,行業競爭激烈,重價格輕產品的狀況,加上最近三年的新冠疫情,許多企業已難以支撐,因此企業需要轉型升級,不破不立,只有高質量發展的產品,企業才能可持續性發展,符合全球化經濟發展,這才是根本。
2015年國家在推動超低能耗建筑、被動房建筑,國家在北京昌平建成第一棟被動式建筑,因此對門窗、外墻、屋面、新風系統、廢水處理等技術,需要研發和創新,技術指標提出更高要求,尤其針對門窗的節能降耗是重點,它占能耗損失達50%左右,所以在吸收引進的同時,更要學會自主創新。
2015年上海茵捷(In&J)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開始落地“高熱阻”建筑節能外窗,2015年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2018年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證書,是具有知識產權的專利產品。
2020年5月“高熱阻”建筑節能外窗的新型復合型材研發成功,由于在型材新材料上的技術突破,使型材的Uf值可以降低,其中“保溫芯”的導熱系數可以達到0.06w/m.k,門窗系列產品分為90、75兩個系列,75系列實現輕薄,整窗傳熱系數可以實現小于等于1.0W/m2.k,也可以作為幕墻產品,符合國家節能減排政策,可以實現雙碳節能目標,本系列產品適用于超低能耗建筑、被動房建筑、建筑節能改造項目及零售市場服務。
五、結束語
門窗行業40年來的快速發展已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門窗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才能走得更遠,提升高品質產品,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產權和保護,包括對知識付費理念的提升,的企業的創新才有發展動力,需要思考。
本文應中國幕墻網主編雷鳴先生的邀請,寫作關于節能門窗的歷史,通過對節能門窗歷史的了解,讀者可以了解一些真實的情況,求真務實,同時也可以促進門窗企業創新的動力,多向德國企業學習新技術和技能,包括干法安裝工法,誠信經營,非常感謝泰諾風原總經理王積剛、北京圖安趙觀新總經理、佛山優耐劉艷斌總經理、行業協會老專家李之毅等提供素材資料,才能寫出該文,感謝大家對我們的關注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