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編輯部整理發布:
從唐朝的史書記載開始,歷史都說隋煬帝是一個窮奢極欲的皇帝,一個暴君,特別是《隋唐演義》只要是沾上姓楊的,都不是什么好人,還有哪個宇文成都……而姓李的都是明君。然而現在來看,隋煬帝也是一個偉大的帝王,他的文治武功,征討高麗,設立科舉制度……
其中,最偉大的是開鑿運河。

隋唐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公元605年,隋煬帝下詔開鑿通濟渠,歷經5年,建成以洛陽為中心,南起余杭(杭州),北通涿郡(北京),全長2700余公里的大運河。大運河的開通產生了久遠而積極的影響,對中國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了解到:一座專門用來紀念這項水利工程的幕墻工程,即將到來。

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是新時期國家運河文化戰略的重要節點工程,也是國家“十三五”重點文化工程。博物館坐落于洛陽市主城區瀍河入洛河口的西北角,內設展覽陳列、公共休閑、研學會議、文物儲藏等多個功能區,是集文物保護、科研展陳、社會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性運河主題博物館。

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由洛陽市文物局投資興建,邀請到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若本建筑工作室“ 的主創建筑師李立主持設計,其中幕墻的設計由金穎、閆云斌、張亮、李根恒等人完成。河南三建作為工程總包方負責項目的施工及管理,中建七局(裝飾)承擔幕墻施工。

同時,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項目的幕墻立面玻璃由“北玻股份”——洛陽公司匠心打造,為了營造通透的視覺感,實現了建筑內部空間與大運河公園景觀、濱水景觀的充分融合,讓游客在館內就能看到瀍河、洛河周邊的自然和人文景觀,項目采用7層15mm超白SGP夾層玻璃,最大尺寸為12米,單塊玻璃重達約5.6噸的超重、超厚、超大玻璃板塊,這在全國的幕墻工程領域非常罕見。

“北玻股份”洛陽公司為博物館植入了不少“黑科技”:玻璃幕墻使用的每塊玻璃均為坐地式、自承重結構,既是外墻面板(詞條“面板”由行業大百科提供)也是外墻骨架,實現了從室內往室外觀察,視線無任何遮擋的效果。完美演繹——超級玻璃!安全零自爆,視覺無缺陷|成就建筑之美。

場地是位于洛河與瀍河交匯處的三角形用地,盡管建筑面積超過3萬平方,但空間組織先天比較局促。博物館建筑布局,一方面尊重并呼應洛河大堤上已經形成的仿唐建筑群——“瀍壑朱櫻”的中軸線;另一方面,在內部空間組織上用層層遞進的功能空間布局,規避不利的地形影響,形成了完整連續的展廳單元和富于變化的內部空間體驗。

建筑風格方面,博物館所在的隋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正處于隋唐洛陽城遺址的范圍,周邊規劃了大量的仿唐風格景觀建筑。按慣常思路,這座運河博物館必是“唐風建筑”無疑。同濟設計團隊試圖跳脫出“仿唐”風格的包圍和束縛,尋找對隋唐歷史文化的不同切入視角。


隋唐時代是我國古代技術發展的一個高峰期,跨越洛河而規模宏大的洛陽都城規劃,明堂、天堂、龍門石窟等體量巨大的土木工程,以及大運河的開鑿都集中出現在這一時期。

所以,設計團隊抓住隋唐大運河這一古代水利工程的技術特征,以洛河上架設的拱橋結構為原型,配合顏色典雅的面板材料點綴,以及大尺寸的玻璃幕墻裝飾,以現代建造技術的自然呈現,來取代對傳統風格的具象模仿,從而實現古今文明的對話。


結構的對偶運用,在平面組織上采用橫向與縱向交織的拱形剪力墻(詞條“剪力墻”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形成有效的雙向抗震結構體系,在剖面組織上,上部屋面采用預應力混凝土懸垂板+端部混凝土“唐瓦當”,與下部基座的拱形剪力墻,共同組成閉合的剪力墻傳力體系,在實現獨特”拱“型外觀的同時,還保證了屋面的防水性能。

平面對偶的結構特征通過大模板的清水混凝土澆筑,形成清晰的室內空間架構,而剖面對偶的結構關系則通過陶瓷(詞條“陶瓷”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和青磚的材料組合,賦予特定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內涵。

展陳空間的布局突破傳統博物館的封閉展陳模式,除了對溫濕度影響敏感的展品之外,大部分展廳采取開放格局,與公共空間和公園景觀融為一體。



功能組織上特別強化南面向洛河開放的公共會議區,以及北面向大運河公園開放的文創展示和教育體驗區,使博物館成為名副其實的城市客廳。


建筑主材的選用強調在地性的原則,即“洛陽造”。室內外大量采用改良后的洛陽三彩陶瓷掛板飾面,較好地緩解了清水混凝土建筑易給人帶來的疏離感以及內部空間聲學方面的缺陷,其中的吊頂《云帆》由126986個三彩陶瓷單元組成了迄今世界最大的陶瓷吊頂藝術作品。


同濟設計團隊在設計過程中,與洛陽當地的工藝美術家郭愛和、高水旺反復討論試樣,把傳統手工陶藝與現代設計、加工技藝相結合,助推洛陽傳統陶瓷產業的創新發展。

洛陽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以“運河源|隋唐韻|河洛技”為設計理念,提取大運河的拱形元素作為基本架構,一道道拱形的結構,支撐起一座宏偉的建筑,也撐起人們對運河文化的歷史記憶和想象空間。

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獲悉:展館已于2022年5月18日對外開放,期待著廣大門窗幕墻人去打卡這座洛陽的新地標,更多的了解”大運河文化遺產”的歷史意義,及深遠影響,當然也可以對唐朝史書記載以前的隋煬帝,有一個更加客觀科學的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