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編輯部整理發布:
很長時間以來,我國“到底有多少房子”,一直都是個未解之謎。正因為如此,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吐槽,“偌大的國家,有多少房子都搞不清楚,有關部門難道都在摸魚嗎?”
2023年2月15日,終于迎來了重磅消息,住建部宣布:歷時3年,動用260多萬人,終于摸清了我國龐大的房屋建筑和市政設施的“家底”。我們的“家底”到底如何,先賣個關子。
住建部為什么要查清全國房屋建筑和市政設施的家底,有必要先說一下
這還要從2018年10月10日,立項開展全國災害綜合風險普查說起。這次普查核心目標就是要掌握各類承災體的基本情況,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
自然災害防治“九項重點工程”建設,強調自然災害防治,第一步就是要掌握風險隱患底數。“掌握”的方法沒有捷徑可走,只能用腳丈量全國每一寸土地,查清并全面獲取全國的災害要素數據,摸查的要素對象,總共包括15大類,比如人口、房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系統、環境等,其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城鄉建筑數據和市政設施數據的采集。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司長曲琦答記者問,此次普查歷時3年,普查中,全國有近500萬名專業技術人員參與其中,僅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就動員了260多萬人參與。
調查范圍包括,全國100%的鄉鎮、100%的社區(行政村),以及7‰的居民家庭。
為了這次普查,住建部編制了全國統一的調查實施方案,并開發了全國統一的調查軟件,制備了統一的調查底圖,確保了全國工作步調一致、標準一致。真正做到了,一棟一棟地把每一棟房屋的數據“跑”了出來,對每一棟房屋都進行了全面調查。
重點來了,耗費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到底取得了哪些來之不易的成果呢?我們只說住建部層面公布的結果:
1、查清了全國近6億棟城鄉房屋建筑數據,以及80多萬處市政設施數據。比如甘肅省全省有房屋建筑1580.87萬棟。是的,你沒看錯,全國城鄉房屋建筑一共有6億棟,不是戶,也不是間。
但可惜的是,更具體的數據,住建部并沒有公布。至于為什么不公布,筆者接下來會細說;
2、第一次形成了反映房屋建筑空間位置和物理屬性的海量數據,城鄉房屋建筑第一次有了“數字身份證”。簡單來說就是,把全國的住房都標記了GPS坐標,并賦予了身份標識,建立了可供查閱的數據資源庫。
筆者猜測,這些數據一定會細化到每個省、每個市、每個鄉鎮,甚至是每個行政自然村。
情況就是這么個情況,一句話概括就是,國家投入了巨量的精力,就是為了掌握各類承災體的基本情況,獲得了翔實、海量的基礎數據,但就是“守口如瓶”、“秘而不宣”。
為什么這些數據不對外公布?本文作者是這么理解的,數據就是答案,比如買房投資的答案、開發商拿地建房的答案、人口遷移流動的答案,甚至是一些資源、產業轉移的答案。
因此,有些數據是不能公布的,因為公布后影響不可控,可能導致風向轉變,可能引發市場劇烈波動,這個后果沒人可以承擔。
換言之,哪怕通過數據看出了很多城市的住房供求關系嚴重失衡、房地產泡沫過大、房價嚴重偏高、人口流失壓力過大等,但也不能說出來,只需要做到心知肚明即可。留有余地,后續可以通過施政糾偏。一旦把這些數據公布出來,很大概率會把事情推向不確定的走向,比如引發拋售潮(住房嚴重過剩、空置率嚴重偏高的城市)、搶購潮(房價洼地、住房供不應求的城市)、甚至是人口大規模外流等。
這么說,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我們以潘石屹當年從海南全身而退為例。據潘石屹自己描述,1993年正因為自己到住建局看了海南的住房供求數據和人均住房面積數據,他才敏銳地預感到海南的樓市嚴重過剩了,于是毅然決定撤離。換言之,潘石屹并不是因為幸運才逃過此劫,而是大數據給了他撤退的“答案”。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嗎,去年8月5日貝殼研究院發布了一份全國主要28城的空置率調研數據,調研結果顯示,28個大中城市平均住房空置率為12%,相對處于較高區間,當時引發全網激烈熱議。事實上,貝殼研究院也是過去這幾年,唯一發布過類似數據的機構。
隨后發生的事情,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8月11日,貝殼研究院就發布公告公開道歉了,隨后很多基于此數據創作的文章、視頻都被下架了。這件事其實就證明了,很多數據“是不能公開的”,國家不會公開,機構不敢公開。久而久之,機構也不會去做相關數據的調查,或者做了調查,也絕不公開,只為自己使用。
基于住建部查清全國住房的事實,接下來本文作者想談兩個看法:接下來調控房價、開征房產稅或有巨變。需要說明的是,這兩個看法都是我的主觀思考。
第一,調控樓市真正有了“秘密武器”。或者說,未來樓市調控有指望了,即能夠做到基于大數據的精準施策了。
比如在土地出讓規劃制定時,采取人地掛鉤的模式,不再像過去那樣完全被動地跟著市場的節奏走,這其實是本末倒置。
經濟學家任澤平也說過,合理的供地、新房供應應該是以人為本,人口的數量、人口的增長率是供地開發建設新房的重要參照,脫離基礎數據的土地供應,不利于樓市穩定,更不利于房價穩定。
此外,牢牢掌握了住房大數據,對于房價調控來說,也有指望了。因為可施策的空間更大了,在供地的基礎上,還可以對保障房、人才房、共有產權房等層面,有效調節。
當然,因為沒有準確的數據,所以我們只能談方向,而不能說具體操作。在本文作者看來,接下來我們只要用心觀察地方出臺的各種配套政策,以及政策的走向,也大概能讀懂各城市的住房供求情況、房價情況、人口情況了。
第二,開征房產稅、空置稅也有指望了。開征房產稅、空置稅的基礎工作就是摸清家底,每個城市到底有多少房子,空置情況、過剩情況、房價高低等,這些基礎數據一目了然,才能決定是否征稅,以及稅基的設置。
換言之,查清全國住房數量,是對房屋征稅的充分必要條件。有了這個物理基礎支持,技術支持更不在話下。
筆者覺得,如果今年樓市依舊回暖不理想,土地出讓金收入繼續下滑,地方赤字仍然高企不下,不排除今年擴大房產稅試點的可能——現階段,能有效緩解地方對土地財政依賴的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徑就是開征房產稅。
接下來,讓我們拭目以待,并做好迎接巨變的準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