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www.gdjiasi.com]編輯部整理發布:
跨行入局新能源現如今確實已經成為市場趨勢,前有白酒后有地產,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開始盯上了光伏新能源這塊蛋糕,對于傳統行業來說既是戰略規劃也是市場趨勢。

01、房地產商“116億”殺入光伏圈!
近日,上海的地產企業開始布局光伏的新聞引起了行業內的關注。

主要建設內容是新建20GW的高效太陽能電池及20GW的儲能變流器及儲能系統集成制造項目,其中項目第一期擬投建5GW的高效太陽能電池+6GW的儲能變流器及儲能系統集成制造項目。
無論從規模還是投資金額,都可以看到這次上海的這家房地產企業手筆不小,不過相比國內曾經入局的房地產大頭,名氣不大的天宸股份這一大步確實跨的有點大。

從這家公司年報數據來看,2018-2021年的年營業收入均不超過5千萬,2歸母凈利潤方面,2018-2022年這5年基本上也就保持在1億元左右,而2022年歸母凈利潤僅3600萬,是近5年內的歷史新低。

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方面,近5年來全部為負,且這樣的趨勢呈現一路上漲的態勢。
營收不高且現金流凈額為負的情況下還能夠保證一定的凈利潤收入,這離不開天宸股份的投資收入,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天宸股份在2019-2022這4年里投資收入分別為0.98億、1.17億、1.15億和0.78億。
由此看來此次進軍光伏,天宸股份也是早已有了投資布局的計劃,不過營收常年不過億的地產企業反手就布局了116億的光伏項目,項目啟動后,資金方面多數也是要通過外部融資和貸款方式來解決,未來還是存在著不確定性。
小身板的地產企業卻要吃下大光伏項目,其中不僅有公司多元化發展的因素,更是看中了光伏行業這些年兇猛的發展態勢。
02、哪些地產企業在光伏布了局?
時至今日,傳統行業想分一塊光伏的蛋糕確實已經是屢見不鮮了,不僅是中小房企,那些廣為人知的地產巨頭們其實也早已把手伸向了光伏。

注:該表只包含關注度較高的房地產企業,如有遺漏,歡迎評論區補充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10幾家國內知名房地產企業將手伸進了光伏行業,其中像金科集團早在2014年就已經進入了光伏市場,儼然已經從一個新人成長為了新能源行業的老手。
要講前期布局力度較大的地產企業,非碧桂園莫屬!
2017年,碧桂園旗下子公司與光伏行業龍頭-隆基新能源達成合作,約定共同在深圳和東莞打造新能源科技小鎮項目。之所以選擇隆基新能源,正是看中了后者在單晶高效分布式光伏解決方案領域的優勢。
到了2018年,碧桂園酒店集團與廣州和發能源達成合作意向,為旗下69家酒店量身定制屋頂光伏發電方案。同年,碧桂園又與國家能源集團攜手打造國內首座銅銦鎵硒薄膜建筑光伏一體化示范建筑,再后來又與保利聯手成立新能源公司;
2022年6月,碧桂園服務與主營光伏電池的金剛玻璃(2022年10月更名為“金剛光伏”)簽訂了《分布式光伏及BIPV戰略合作協議》。
除了投資合作的,也有直接轉型的,在2021年廣宇發展公布通過與控股股東進行資產置換的方式,決定將主營業務由房地產開發銷售轉型為風能和太陽能投資、開發和運營。
相比現如今這一大批地產企業開始試水光伏,像碧桂園、金科這樣的先手,早已對光伏行業投資運營輕車熟路了。
工商業光伏已經開始成為光伏行業重要的發展方向,而房地產行業又掌握著大量的土地和建筑物資源,對光伏電站的搭建有著良好的自身優勢。

圖源 吾盛能源
特別是商業地產,像新城的吾悅廣場和萬達的萬達廣場,這些遍布全國各地大型商業廣場屋頂甚至外立面,都是相當大的可利用資源。
而這一類地產企業除了投資新能源公司之外,自己也充當著試點角色,自身搭建光伏電站也可以有效地緩解高昂的商業運營成本,而這樣模式成熟之后,勢必也將會引起其他商業地產的關注和效仿。
03、為何房地產企業搶著入局光伏?
近三年來可以說房地產企業“扎堆”進軍了光伏行業,地產巨頭們的這一系列的舉動也不禁讓人們發問為何地產如此青睞光伏?
其實簡單的來講就是新舊賽道的轉變。
房地產大潮的衰退

近幾年的地產行情即使是不關注的人恐怕也能夠有所感知,房地產在16年左右經歷高歌猛進之后,很快就在疫情到來之時迎來寒冬。
行業下沉周期又恰逢疫情三年,一批又一批高周轉、高杠桿的房企開始爆雷,這其中就包含了已經進軍光伏的世貿和藍光,根據之前公告顯示,世貿有60億的信托展期、藍光則有300億的逾期未償還債務。
從恒大事件爆發后,一大批民營地產就開始前赴后繼的“跌倒”,這也讓曾經的地產巨頭們意識到這樣重資產化的運營風險系數太高,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資金鏈斷裂。
更重要的是,在經歷前十年的飛速發展后,中國的城市化建設也逐漸成熟,建設步伐逐漸放緩,此外居民購房意愿減弱、城市二手房數量激增,房地產越來越飽和,促使大量中小地產商們被迫離場。
對于這些地產巨頭來說,想要活下去,就必須要進行產業的多元化發展或者轉型,不僅僅是光伏,轉投醫療、大健康、文化、零售等行業的房地產企業也比比皆是,只是相對來說,光伏行業更能受到地產商的青睞。
光伏行業的高速發展入局光伏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幾年光伏行業的快速發展,行業向好性明顯,特別是傳統行業的幾個龍頭企業踏入之后,光伏這條賽道開始被更多的關注和重視。
根據能源局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新增光伏裝機87.41GW,創行業新高,其中,工商業光伏電站新增并網容量25.9GW,同比增長236%,成績十分亮眼。

面對這塊端上桌的大蛋糕,誰都想上去分一塊嘗嘗。
早期的入局者還都只是以投資電站為主,在初步盈利之后,這些跨界企業的胃口也越來越大,單純的定向投資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光伏制造領域,和現有的光伏龍頭企業開始搶起了市場。
在地產入局的同時,也不乏有其他領域的身影,例如家電的格力、乳品的皇氏集團、工程機械的三一集團、煤礦的徐礦能源等等,幾乎市場上的主流行業都把另一腳伸進了光伏。
如今工商業光伏的步伐如火如荼,對于其他有自身優勢的地產商來說,未來肯定還是會有很大概率進軍光伏。
04、光伏市場的爭奪大戰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超過100家跨界企業進軍了光伏,房地產行業就有十幾家,隨著這些企業的加入,光伏行業原有的局面正在逐漸改變。
而這些外來者的加入也同樣加劇了光伏行業的競爭和內卷,這使得原本的光伏企業開始進行多元化產業布局。
例如:隆基開始布局光伏設備、氫能等領域;晶科科技進軍風電、氫能領域;東方希望投資36GW光伏玻璃項目;雙良節能投資年產20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華能也投資10GW高效光伏組件制造項目;捷登智能、寶馨科技合作分三期建設18GW高效異質結電池和8GW光伏組件生產線。
不過,外來者基本上都是合資組建新公司的形式入局光伏行業,在業務和運營方面基本上還是要倚靠一些光伏行業內的公司,大多數還處在培育期,對于老牌光伏企業的沖擊還是有限的。
可以預見的是,在快速發展的進程中,隨著隊伍的不斷壯大,光伏行業內的競爭也在加劇,光伏市場的這場爭奪戰也已經悄然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