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隨著城市建筑的現代化,更加要求建筑節能、防水、隔熱、隔音、舒適,接縫的密封越來越為建筑業重視,這種形勢促使建筑接縫密封膠的發展,特別最近十年硅酮密封膠發展尤為迅速,適應著鋁門窗和塑料門窗的門窗的密封安裝和裝飾裝修工程需求,而且促進了玻璃幕墻、中空玻璃、外掛墻板及金屬框架粘結結構等建筑新技術、新產品、新結構的發展。目前,硅酮密封膠的功能化品種逐漸增多,產品標準不斷更新完善,而且開始發展新型改性硅酮密封膠,產量已占據建筑密封膠總量的2/3,并開始有少量出口,市場競爭逐漸激烈。
2.建筑需求的不斷擴大推動硅酮密封膠的增長
八十年代后我國建筑規模、建設速度和建筑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建筑高度、體積和構件尺寸遠超過以磚墻瓦屋面為主的傳統建筑,預制樓板、墻板大量應用,特別是窗洞面積顯著擴大,鋁門窗和塑料門窗普遍應用,建筑結構及構件接縫的伸縮位移量增大,使得位移能力低下、缺乏耐久性的傳統建筑密封膏逐漸被淘汰,硅酮密封膠具有穩定耐熱性和低溫柔軟彈性,耐氣候老化、耐水,對玻璃的優良粘接性,單組分使用擠注接縫方便,短時間粘結固化施工快捷,很快為建筑接受并廣泛使用。玻璃幕墻、石材和金屬幕墻等建筑結構的彈性粘結裝配,要求密封膠能傳遞結構應力并承受建筑載荷,硅酮結構密封膠在這些建筑中成為重要的工程材料。
為加快硅酮密封膠的國產化發展,“七五”期間已將建筑用中、高、低模量硅酮密封膠和密封膠專用生產設備項目列入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廣東的江門精細化工廠從八十年代后期開始生產硅酮密封膠,1990年山東化工廠和上海伊士本泰公司(合資)引進成套設備,九十年代初廣東省南海嘉美化工集團自主開發硅酮密封膠,并開始規模化生產,不久廣東:省內規模不等的生產廠也相繼投產,同時還出現以購買大桶密封膠從事分裝銷售的企業。當時的主要產品是酸性玻璃密封膠,至1995年總產量已超過6000噸。
1995年為適應幕墻建筑的發展,在結構膠產品開發的同時,國家下達硅酮結構密封膠產品標準制訂計劃。1997年,全國幕墻建筑在建工程面積已達50萬平米,所用硅酮結構密封膠依靠進口,也出現用普通酸性密封膠代替結構膠裝配的不良現象,為保證建筑結構安全,1997年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硅酮結構密封膠的強制性國家標準(GB 16776),并對產品生產、銷售、使用實施認定管理,有力地促進了產品生產的規范化發展,1998年相繼有鄭州中原應用技術所、杭州之江有機硅公司、浙江省凌志化工公司、白云粘膠廠等企業,建成從基礎原料(DMC)合成開始,能生產包括結構膠在內的多功能中性硅酮密封膠,產品先后得到國家的認定,產品迅速占領市場,使最初每管膠160元的進口結構膠,逐漸下降到30-40元一制管,有力地推進了幕墻用膠的國產化。
隨著我國建筑總量的增長及建筑質量、功能和裝修檔次提高,硅酮密封膠的需求市場進一步擴大,幾年內以廣東省為生產主硅酮密封膠的企業不斷增加,最近-二年內國家經貿委又在廣東省新批準兩家企業,使國內結構膠生產企業總數有五家增到7家。同期,美國道康寧公司、GE公司和法國羅納公司等著名有機硅產品企業也在我國獨資設廠。
據估計2000年我國硅酮密封膠市場總量超過4萬噸,同期全國新建房屋建筑總量超過了13億平米,新建門窗量在1.5億平米以上,建筑幕墻竣工面積約500萬平米。據《我國建筑防水材料發展規劃》預測,2015年建筑密封膠總銷售量將達到18萬噸,其中有機硅密封膠約預測市場份額為近4%估計可達到7萬噸左右。
3.技術進步促進硅酮密封膠發展
硅酮密封膠是濕氣固化產品,嚴格控制物料含水率,隔絕生產過程中同大氣接觸是保證產品質量的關鍵。高負荷真空雙軸攪拌機、真空捏合機、門式擠壓機、連續自動灌裝機及配套的合成、干燥、均化裝置是生產線的基本裝備,這些設備最早全部依靠進口,現在已可國產化,產品的密閉包裝已經采用國內生產的硬塑料管自動灌裝機和鋁塑復合膜軟包裝機。密封施工用手動注膠槍、氣動注膠槍和雙組份密封膠自動混合注膠機,能在國內配套,全塑及紙塑復合包裝包裝材料業也可國內生產供應。此外,密封膠連續自動化生產線己試運行,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密封膠多成分自動計量靜態紊流混合拼色均化設備,已在硅酮密封膠生產線投產,產量、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大大提高。目前,生產裝備能力在4000噸以上的企業,至少有五家,將保證建筑對硅酮密封膠的需求,不僅如此,現己知國內有多個企業的產品已經銷往國外,開始走出國門開拓海外市場。
酸性硅酮密封膠對玻璃優良粘結性,但不宜用于混凝土、石材和金屬接縫,隨著人們認識的深化,其應用范圍將受到局限。當前脫醇及脫肟型等中性密封膠發展很快,功能性品種和產量不斷擴大,其中硅酮結構密封膠和玻璃接縫耐侯密封膠的市場份額呈現明顯增長,中性建筑石材密封膠、防霉密封膠、防火密封膠、金屬屋面及管道密封膠等新型功能產品,已投放市場。此外,改性有機硅產品已開始從研制走向工業生產,其中包括以端硅氧烷基聚醚聚合物為基礎的濕氣固化密封膠(POP)和以硅氧烷封端的聚醚氨酯有機硅改性密封膠(sPu)。目前包括結構密封膠在內的中性密封膠總量已超過萬噸,開始改變酸性硅酮密封膠的市場比例,
隨著產品和建筑應用技術的發展,同硅酮密封膠相關的國家標準和國家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不斷制訂,逐漸完善。2001年國家技術監督檢驗局發布《建筑混凝土接縫密封膠》、《玻璃接縫硅酮密封膠》、《石材接縫密封膠》、《金屬彩板接縫密封膠》、《建筑防霉密封膠》和《中空玻璃彈性密封膠》(JC/T 881-、JC/T 882-、JC/T 883-、JC/T 884-、JC/T 885-和JC/T 485-2001)等6項產品標準,2001年又下達了GB 16776《建筑用硅酮結構密封膠》國家標準修訂計劃,這些標準突出對密封膠的功能要求,將承受接縫位移的能力、模量和彈性恢復率等指標,作為劃分產品等級、用途的技術依據,這將改變“萬能膠”的模式,使硅酮密封膠朝向功能化的方向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