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白云化工實業有限公司是建設部指定的建筑密封膠產業化生產基地。在全國7億元的年生產總量中,占據了1.5億元的份額。日前,本報記者圍繞密封膠市場的話題,采訪了該公司董事長李和昌。
記者:最近,建筑幕墻和門窗產品的節能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關注。請您站在密封膠生產廠家的角度,談談對建筑幕墻節能的看法。
李和昌:在建筑幕墻造價方面,雖然密封膠所占比例僅為4%,但是其安全性能所占的比例就有30%。說這話的目的是要告訴大家,在建筑幕墻節能方面,密封膠相當重要。由于我們白云是做膠的,因此我們最清楚密封膠好壞優劣的后果。舉例說,幕墻安裝時,打膠上去時間不長,如果發生膠開裂、失效等情況,幕墻主材就會發生漏氣、滲水等后果,嚴重的還會發生掉玻璃的現象。試想一下,一旦幕墻出現漏氣、滲水、掉玻璃的事情,怎么節能?不但不節能,連人身安全都保證不了。所以我認為,要想使幕墻做到節能,首先要規范市場行為,確保建筑物使用優質合格產品。
記者:我國密封膠市場的現狀是什么樣子呢?
李和昌:說起這個話題,我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我對目前的市場非常擔心。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現在市場太亂了,已經亂到什么都沒有規范沒有標準的地步。最初全國有我們三個大廠生產密封膠,后來陸續又有二十多個廠家得到批準上馬生產,再加上沒有任何手續的小工廠,呼啦啦近百家的大小企業競爭市場,能不亂么。有的工廠沒有自己的品牌、沒有必要的技術,就動歪腦筋仿造人家的東西。誰家的產品有名,好賣,他們就假冒誰家的產品。結果是大量假冒產品充斥著市場,加上部分施工單位低價競標,只能用低價產品敷衍用戶,同時業主也不重視膠的質量等,多種因素交織在一起,使造假者有利可圖,越發猖獗。
實事求是地講,白云產品市場售價應該是不低的。要知道在白云的機械化生產線上,三個工人能代替三十名手工作業的。白云生產線是沒有滴漏浪費的。另外我們有1.5億元的市場占有量。可是如今我們的利潤依然是微乎其微。對比之下,那些小廠呢,除非他們倒閉關門,要不只能依靠攙假造假來獲得生存。所以我預測,今年將是冒假更加瘋狂的一年。
記者:白云是不是也被造假者假冒了呢?
李和昌:白云作為國內知名產品,受害自然也是首當其沖。他們仿造白云產品,有很多辦法。一部分是產品仿造,百分之百的造假。一部分是摻假,偷梁換柱,移花接木。像市場流行的耐侯膠,白云做的是20級、25級、50級,他們只能做到7.5級、12.5級,但是依然在桶上打上耐侯膠的字樣。還有隔熱條,白云是全世界第三家能夠生產高級隔熱條的企業,所用的材料是按照國際標準選擇的原材料。而那些小廠呢,居然用PVC或低檔貨代替。另外某些施工單位知假用假也是相當嚴重的,他們給甲方報價時是按白云產品價格計算,可是實際施工過程中,就采取部分用正規白云產品,部分用價低質劣的產品的辦法偷工減料。更有膽大妄為者,索性干脆徹底地用亂七八糟的玩意糊弄人。
記者:既然這樣,白云為什么不打假呢?
李和昌:誰不想打假。過去我們打假,每年都會有幾個造假者被捉坐牢。可是結果呢,就象其它行業一樣,越打越多,屢禁不止,層出不窮。多年實踐證明,僅僅依靠我們企業自己是打不過來的。另外還有各種利益千絲萬縷的聯系,仿佛無形的障礙困擾著我們。例如我們曾經在武漢發現一個大樓用假白云產品,銷售商承認是賣了假貨。可是當我們準備討個公道時,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說客,不但有人替施工方說情,還有人替建設單位說情。一件簡單的打假糾紛,最后竟搞得我們無所適從,深感力不從心。因此我說,造假是社會問題,打假也是社會問題。
記者:面對如此復雜局面,您認為解決辦法何在?
李和昌:我認為,要治理這種混亂局面,光靠市場調節不行,有關部門應該出面干預。我希望提高行業準入制度,實行強制政策,再次規范建設物的用膠指標,同時強化施工單位的管理。我建議有關部門設立專門的檢測機構,到建筑工地施工現場進行抽查,對規范操作的予以表彰,對不合格的予以批評。我還希望媒體對此方面也給予必要的支持,對假冒偽劣行為給予揭露。總之,密封膠產品直接關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問題,我們要對用戶終生負責,所以我經常提醒自己,千萬不能出現絲毫馬虎,要站在為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負責的角度看待密封膠。只有各方面齊心努力,我們的密封膠行業才能健康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