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1986年開始推行
建筑節能工作,然而數字顯示,目前我國每年城鄉新建房屋建筑面積近20億平方米,其中80%以上為高耗能建筑。
建筑能耗不斷增加,目前已占全國總能耗的27.8%。
天津市建設管理委員會副總工程師、科教處處長賈炳公介紹,建筑能耗是指消耗在建筑中的
采暖、空調、降溫、電氣、照明、炊事、熱水供應等所消耗的能源。這些能源單獨算起來并不起眼,但建筑能耗總量驚人。
以天津市為例,2003年-2004年度采暖季全市耗標煤總量205萬噸。隨著采暖和空調設施的增加,建筑能耗必將大幅度增加,建筑能耗占總能耗的比重也會越來越大。像天津這樣的大城市,僅節能50%的住宅,每年就可節約采暖耗能66萬噸標煤。
我國建筑節能與
綠色建筑發展滯后主要存在六大問題:一是認識不到位; 二是缺乏有效的激勵政策和強有力的法律法規;三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新技術、
新材料、新配件和新的設計及管理模式的推廣交流平臺;四是標準規范體系還未形成;五是缺乏有效的行政監管體系;六是城市能源結構不合理。
“以天津實行三步節能標準為例,從設計、施工工法、材料、地方標準等看,完全沒有問題!辟Z炳公說,目前推行三步節能的主要障礙在房地產開發商。推行建筑節能主要是增加一次性造價,大約每平方米在40元-50元左右,而目前的房地產行業利潤每平方米500元左右,這點成本增加根本不是問題。
賈炳公介紹,日前,天津啟動住宅產業現代化示范小區建設工程,首批創建40個住宅示范區,總建筑面積3955843平方米,以引導和帶動住宅建設向集約型、節約型、生態型發展模式轉變。
有關人士表示,要真正推動建筑節能,僅靠制定法規政策,讓開發商遵照執行遠遠不夠,所有相關體制都必須相應調整。其中最主要的是如果我國現行的福利性的包燒式供熱體制不變,消費者就無法從節能中受益,不可能產生節能動力,更無法形成開發商、業主對
節能建筑、產品和材料的投資欲,會嚴重制約建筑節能市場的發育和
節能技術的推廣應用。與此同時,舊建筑、舊系統改造涉及巨額資金,這將大大延遲我國建筑節能的實現時間。
此外,要加強節能監管和服務機構能力建設。根據我國《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目前全國共有節能監測中心1145個,絕大部分受政府委托開展節能執法監督和監測。但總體上看,多數節能監測機構能力建設滯后,監測裝備落后,信息缺乏,人才短缺,整體實力不強。能源統計體系不完善、節能信息不暢,難以適應節能工作的需要。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幕墻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