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參照建筑各樓層立面的面積
根據參照建筑各層樓的層高、設計建筑各層平面外墻的邊長(參照建筑的平面與設計建筑的平面完全一樣),求各朝向各樓層立面的面積。
③參照建筑各朝向各樓層外墻的窗墻面積比及外圍護結構傳熱系數的選取
當設計建筑各朝向各樓層的外窗面積(設計建筑的外窗面積)與參照建筑對應墻面(計算得到的參照建筑立面)的窗墻面積比滿足標準要求時,可直接在標準對應的 體形系數和窗墻比欄中選取相應外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
當設計建筑各朝向各層的外窗面積與參照建筑對應墻面的窗墻面積比不滿足標準要求時,則要根據標準(對各朝向)要求的窗墻面積比和計算出的參照建筑各對應立面面積,先計算出參照建筑各朝向外窗的面積、各朝向外墻的面積(立面面積減去計算出的外窗面積),并在標準中對應條件下選取各外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再用上述第四、2,(1)中④的方法來計算參照建筑的耗熱量指標。
五、設計建筑的耗熱量指標
設計建筑的耗熱量指標一定要確保小于或等于參照建筑的耗熱量指。這就要以參照建筑的耗熱量指標作為硬性指標,根據設計建筑的實際情況來選擇設計建筑各外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即選擇門窗的品種、規格、性能和屋頂、外墻、地面等的保溫層材料及其厚度),其步驟和方法可按《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26-95進行,直到使設計建筑的耗熱量指標小于或等于參照建筑的耗熱量指標為止。
為使這種計算能盡快得到預想的結果,可以采用最少變量法來進行計算。
例如,設計的公共建筑是個低層建筑(設計建筑的體形系數與標準要求的體形系數差距較大時),其屋頂的傳熱面積(與外墻面積相比較)一定占有很大的比重。此時,可以在技術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盡力加強屋頂的保溫,并確定屋頂用的保溫材料及其厚度,計算出屋頂的傳熱系數,此傳熱系數及屋頂的傳熱面積就已成為已知數。
再選定窗戶。特別是設計建筑的窗墻面積比與標準要求的差距較大時,宜優先選用傳熱系數更小、氣密性更好的窗戶。窗戶選定后,窗的傳熱系數及傳熱面積也成為已知數。
地面的保溫也和屋頂一樣很好施工,增加保溫層的厚度不會使造價提高太多,也可以先確定地面用的保溫材料及其厚度。這就使地面的傳熱系數及傳熱面積也成為已知數。
這樣一來,只有外墻的(平均)傳熱系數是個未知數(外墻傳熱面積也是已知數)。利用計算出的參照建筑的耗熱量指標和設計建筑各外圍護結構的傳熱面積、傳熱系數(已確定的已知數及僅有外墻的未知數)。這樣,就可以建立起一個一元一次方程,解出外墻的平均傳熱系數Km。用Km值,就可以對設計建筑耗熱量指標進行計算,以驗證此指標是否與參照建筑的耗熱量指標相等。再結合設計建筑外墻上熱橋的實際情況,將求出的外墻(平均)傳熱系數乖上一個大于1.0(1.05~1.3)的修正系數,就可求出外墻主斷面的傳熱系數,進而求得外墻保溫層材料及其厚度。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以上分析難免有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根據參照建筑各層樓的層高、設計建筑各層平面外墻的邊長(參照建筑的平面與設計建筑的平面完全一樣),求各朝向各樓層立面的面積。
③參照建筑各朝向各樓層外墻的窗墻面積比及外圍護結構傳熱系數的選取
當設計建筑各朝向各樓層的外窗面積(設計建筑的外窗面積)與參照建筑對應墻面(計算得到的參照建筑立面)的窗墻面積比滿足標準要求時,可直接在標準對應的 體形系數和窗墻比欄中選取相應外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
當設計建筑各朝向各層的外窗面積與參照建筑對應墻面的窗墻面積比不滿足標準要求時,則要根據標準(對各朝向)要求的窗墻面積比和計算出的參照建筑各對應立面面積,先計算出參照建筑各朝向外窗的面積、各朝向外墻的面積(立面面積減去計算出的外窗面積),并在標準中對應條件下選取各外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再用上述第四、2,(1)中④的方法來計算參照建筑的耗熱量指標。
五、設計建筑的耗熱量指標
設計建筑的耗熱量指標一定要確保小于或等于參照建筑的耗熱量指。這就要以參照建筑的耗熱量指標作為硬性指標,根據設計建筑的實際情況來選擇設計建筑各外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即選擇門窗的品種、規格、性能和屋頂、外墻、地面等的保溫層材料及其厚度),其步驟和方法可按《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26-95進行,直到使設計建筑的耗熱量指標小于或等于參照建筑的耗熱量指標為止。
為使這種計算能盡快得到預想的結果,可以采用最少變量法來進行計算。
例如,設計的公共建筑是個低層建筑(設計建筑的體形系數與標準要求的體形系數差距較大時),其屋頂的傳熱面積(與外墻面積相比較)一定占有很大的比重。此時,可以在技術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盡力加強屋頂的保溫,并確定屋頂用的保溫材料及其厚度,計算出屋頂的傳熱系數,此傳熱系數及屋頂的傳熱面積就已成為已知數。
再選定窗戶。特別是設計建筑的窗墻面積比與標準要求的差距較大時,宜優先選用傳熱系數更小、氣密性更好的窗戶。窗戶選定后,窗的傳熱系數及傳熱面積也成為已知數。
地面的保溫也和屋頂一樣很好施工,增加保溫層的厚度不會使造價提高太多,也可以先確定地面用的保溫材料及其厚度。這就使地面的傳熱系數及傳熱面積也成為已知數。
這樣一來,只有外墻的(平均)傳熱系數是個未知數(外墻傳熱面積也是已知數)。利用計算出的參照建筑的耗熱量指標和設計建筑各外圍護結構的傳熱面積、傳熱系數(已確定的已知數及僅有外墻的未知數)。這樣,就可以建立起一個一元一次方程,解出外墻的平均傳熱系數Km。用Km值,就可以對設計建筑耗熱量指標進行計算,以驗證此指標是否與參照建筑的耗熱量指標相等。再結合設計建筑外墻上熱橋的實際情況,將求出的外墻(平均)傳熱系數乖上一個大于1.0(1.05~1.3)的修正系數,就可求出外墻主斷面的傳熱系數,進而求得外墻保溫層材料及其厚度。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以上分析難免有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下一篇:建筑節能評價標準淺析 |

相關文章
|
- 論壇熱帖
- 最新產品
- 展會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