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為什么融不進城市建筑?是太陽能轉化技術的原因嗎?自然不是
太陽能清潔環保,且轉化技術已經比較成熟。采用它的建筑可節約采暖能源近70%,如果配合熱循環和地熱采暖等其他建筑節能技術,節能可超過80%。
不是技術的原因,那就剩下建筑本身了。
用太陽能熱水器舉例。如果沒有被對應的建筑配套采用,則老百姓你買一個,我買一個,這安一個,那安一個,既形不成規模,又影響美觀,索性統一取消,極少建筑商愿意把太陽能建筑作為一個專業化的系統工程來考慮。
中國有關建筑節能的政策法規出臺了不少,要求建筑必須達到一定的節能標準。但建設太陽能建筑,每平方米需增加成本230元。這份錢該由誰來承擔?
在沒有硬性規定的前提下,建筑商自然搖頭。如果建筑售價不變,則意味著建筑商要自己承擔這部分費用;如果建筑售價提高,則會帶來潛在的市場風險。這種單方面投資,社會和業主得益的模式使建筑商對太陽能建筑熱情不高。
關鍵問題也就在這里:若讓建筑商愿意開發太陽能建筑,就要讓他們既“種樹”,又能享受“樹陰的清涼”。方法也無非兩個:一是政策激勵,二是市場刺激。因此,應繼續出臺政策給太陽能建筑開發商以財政支持或稅收優惠等,從經濟利益促使他們加快太陽能建筑開發。對達到一定標準的節能建筑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配合以相應的措施以確保這筆資金用于下一個階段的技術研發。或者反過來對消費者實行相應的補貼,有些國家對消費者購買光熱光電產品的補貼已達到了1/3,這樣的政策無疑極大促進了太陽能建筑的推廣。
此外,在城市建筑中,太陽能應與常規能源相結合,按照房間的功能,采用不同方案的配合及交叉,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太陽能用于建筑節能的一次投資和運行成本,可以使得整個系統在商業化的意義下具有可操作性。
還有一點需要明確:太陽能設備屬于一次性投資,雖然購買時比電、燃氣熱水器等貴,但在使用過程中不再投資,且安全可靠,操作簡單方便,綜合計算,太陽能設備投資最少。這一點如果被大多數人接受,太陽能建筑的市場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中國太陽能建筑總體來說發展還是處于初級階段。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還需要國家政策法規部門、建筑主管部門、太陽能企業、建筑設計單位的共同努力。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