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迄今為止我所承擔的最具挑戰性的工作。”10月初,在中新天津生態城開發規劃的說明會上,中新天津生態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總裁吳財文感慨地表示。 按照中新天津生態城的規劃,生態城內所有的建筑均為綠色建筑,包括普通住宅。而吳財文所指的挑戰性工作便在于此,在嚴格的成本控制下,綠色技術和產品如何為普通住宅項目服務。而生態城還有另一個使命,即中國政府希望通過生態城的示范與開發,在生態、環保、綠色、節能方面積累經驗和制定標準,從而復制到更多的城市將經驗發酵。 產品挑戰 “規劃中的生態城內100%為綠色建筑,并堅持相應標準,以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為重點,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同時通過采用節能型材料,自然通風、遮陽、熱回收等節能措施,減少建筑能源損耗。”吳財文表示。但存在的一個問題是:當把高端技術應用于普通住宅時不得不面臨成本的約束。 中新天津生態城就面臨著這樣的挑戰。如何實現綠色建筑指標的普遍適用性,并能與市場需求和資源相適應;如何協調好建筑材料供應商,讓其充分了解生態城開發理念和技術指標,在后期配合中能夠為生態城開發提供綠色、環保建材產品都急需解決。“在新加坡開發生態城時,政府相關部門和開發商會就綠色建筑的指標與建筑公司和材料供應商開會探討,為如何建設真正的綠色建筑出謀劃策。”吳財文說,項目要盡可能地在周圍的城市采購材料可以降低采購成本,并且也能實現綠色環保的指標。他們有意將上述方法引進到中新天津生態城的建設中。 生態指標體系 吳財文團隊找到了解決方案。日前,中新兩國政府已經通過了生態城指標體系,生態城建設則在此體系下嚴格運作。指標顯示,未來中新生態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擁有綠色建筑的比例、城區居民占有公共綠地面積等指標均將位于國家先進水平。 中國和新加坡通過的生態城指標體系以節地節水、節能減排、生態宜居為宗旨。 根據指標體系規定,生態城自動工之日起,每年空氣質量至少有310天要達到國家二級標準,而目前國家針對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的目標是75%的主要城市在2010年前全年有292天以上需達到國家二級標準;2020年之前生態城將達到15%的可再生能源使用率,非傳統水源占生態城用水總量中的一半。 另據中新生態城管委會介紹,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的城市,其能源再生利用率僅能達到1%~2%,中新天津生態城的規劃是15%以上,將綜合利用風能、太陽能、地熱能、垃圾發電等綠色能源。“通過這些技術標準的實施以及開發企業、建材供應商的配合,我相信中新天津生態城可以成為新興城市開發的樣本。”吳財文成竹在胸地表示。
版權聲明: 本網站所有文章版權,歸中國幕墻網和作者所共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轉載要求: 轉載的圖片或者文件,鏈接請不要盜鏈到本站,且不準打上各自站點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本站水印。
隱私條款: 除非特別聲明,否則文章所體現的任何觀點并不代表中國幕墻網。 本站轉載或引用文章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將其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