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月末的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表示,我國是建筑業大國,每年大約20億平方米的建筑總量,接近全球年建筑總量的一半。而到2020年前,我國
節能建筑項目至少有約1.5萬億元的市場規模。
據了解,“十一五”期間,中國各類新建建筑要實現節能50%和65%的目標,舊建筑中的1∕4須進行節能改造,改造量達38億平方米。
“節能降耗”是中國“十一五”期間繞不開的焦點話題。雖然中國政府2006年年初就提出了5年降耗20%的目標,但能耗不降反升的現實令有關方面頭疼不已。作為中國三大耗能領域之一,建筑行業扛起“節能大旗”已責無旁貸。
對于這個巨大的市場機會,部品商們已經行動起來。
北京源深
節能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源深”)副總經理劉方最近剛去了趟上海,而此行正是去三菱空調進行觀摩與考察。作為三菱空調華北區的一級代理商,源深希望能夠更好地了解產品性能,為接下來進一步打開華北市場做準備。
目前源深在運作兩項業務,一是合同能源管理,二是節能空調的推廣。“合同能源管理業務尚處市場開拓階段。而節能空調的市場接受程度在穩步上升,去年的年銷售額為3000萬元,成績很大程度得益于中國
建筑節能市場的推進。”劉方介紹。
同時,三菱空調的優勢也是原因之一。三菱空調可以從空氣中提取熱量或冷量進行制冷或供熱,節省了資源。此外它的多燃機、變頻及模塊的設計也都走節能路線,經銷商目前選擇銷售空調產品,很大程度上會在節能方面進行考量,而三菱主打節能環保牌迎合了市場需求。
同是看好建筑節能市場的
澳大利亞能高集團華北區域總經理王明利對市場的變化也很欣喜。事實上,澳大利亞能高集團早在幾年前就開始關注中國建筑節能市場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并逐步推介外墻外
保溫產品。而隨著中國對建筑節能力度的加大,公司的業績也在逐步提升。
“華北區域的外墻外保溫產品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30%左右,這一業績正是國家有政策、市場有需求的結果。”王明利說。
同樣關注外墻外保溫產品的鄭州希凱
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希凱”)總經理趙振林表示:“希凱從2000年開始關注外墻外保溫市場,并與歐文斯科寧、國民淀粉等國際品牌展開了合作,市場的前景很好。”
然而好的形勢下不容忽視的是,目前只有少數開發商看到了建筑節能的好處,更多的開發商仍停留在表面上或使用低價產品代替高性能產品。但目前,在我國城鄉既有建筑達430多億平方米中,達到節能建筑標準的僅占5%左右,新建建筑高能耗比例仍高達90%以上。
這些市場化的方法也成了諸多部品商開拓市場的一個障礙,而一些市場問題也由此滋生,“比如100元∕平方米的外墻外保溫工程現在只需50元∕平方米就可以操作,質量好的
砂漿價格比目前普遍應用產品高一倍。因此,做完工程,其結果往往就是
開裂、
保溫板的阻燃級別不夠。”王明利說。
更有一些砂漿企業變成了保溫企業,不僅能提供產品,還可以提供系統的技術及施工,投資幾千萬元就可以進入市場。而做此項工作的多是臨時從馬路上找來的工人,相應的技能與知識均有所欠缺。這直接導致了市場混亂。
但市場的現狀并未使他們灰心,與他們合作的知名開發商如萬科、招商等已率先在行業內做出了引領,一些健康住宅項目甚至是零能耗建筑成了市場關注的主角。
“外墻外保溫這一市場就約有幾百億元的空間。我們一定會在這個市場內繼續拓展,澳大利亞能高之所以進入中國市場,也是在幾年前就看到這一商機的結果。”王明利坦言。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