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玻璃和溫屏玻璃,新館還在屋頂局部和建筑外表燈柱的朝陽面,做了幾百平方米的
光伏玻璃。光伏玻璃把很薄的
硅晶片太陽能板夾在玻璃里面,把聚集的太陽能直接接到庭院里,解決了夜晚綠化設施的照明問題。而在立面和室內,新館更多地采用先進的
LED夜景照明技術,LED照明不僅美觀漂亮,而且壽命很長,基本上不用檢修,減少了很多日后的維護費用。
從建筑設計研究院提供的科技館新館效果圖中看到,在新館的一處角落,還將矗立幾個大風車,為地下車庫的照明提供風能,這將是中國科技館新館另外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幾個大風車還是以節能環保的科普教育功能為主。
據介紹,一般的大型建筑都是采取封閉式的全空氣系統,完全封閉后,溫度的調節和空氣的流通主要通過空調來控制。而科技館新館卻把全空氣系統和自然
通風系統結合起來,在一部分展廳的窗戶和大廳的頂部都做了開啟扇,通過空氣對流把熱量從建筑頂部排放出去。在春、秋過渡季節,中國科技館新館的室內空氣流動可以依靠自然通風系統進行調節,完全可以不用空調。
新舊更替,要做就做世界一流 。
徐延豪說:“中國科技館舊館的兩個主展廳、穹幕影院和辦公樓都是獨立分開的,而新館則將零散的幾座建筑整合到了一起,無論是從管理還是從使用上講,都更為方便和實用。新館的主要展廳基本集中在2、3、4層,圍繞著一個中央核心的通高空間整齊排列。同時,展廳內還搭建了露天劇場,這樣一來,劇場被融入到了整體的建筑設計中,館內滯留的空間也就得到了合理的利用。”
從規模上看,中國科技館新館的建筑面積達到了10萬多平方米,整座建筑的結構非常復雜,具有高空間、大跨度的特點。為了做出體塊穿插的感覺,施工時特別采取了
混凝土結構、
鋼結構、鎖結構、單層網橋結構等多種結構相結合的方式,這種技術的應用在世界建筑領域也是鮮見的。
科技館的客流量很大,但舊館面積比較小,只有陳列展品的場地,沒有專門的服務區和休息區,科學與人文不能被分離,需要有機地結合,過去的這種規劃其實是缺乏人文關懷的。掙脫了空間的限制,科技館新館增設了許多配套的服務設施和場所,信息及服務功能比較齊全。新館的建筑面積比舊館擴大了三到四倍,因為有了足夠的空間供我們發揮,教育和服務功能就更為完備和強大。
科技館作為一個向大眾展示科普的平臺,最主要的亮點還是它的內容,也就是內部的展區規劃和展品設置。科技館新館將采用主題展開的方式,主要以故事線、知識鏈為線索進行設計和分區,展覽的內容將更加生動完整。它是集合了國內外各界專家學者的智慧,共同打造出來的一樣精品,將是一項杰作。
“我相信建成以后的新館將是世界一流水平。”館長充滿信心地說,“‘世界眼光,中國特色’是修建新館的基本原則,我們要做,就絕不馬馬虎虎,要做就做世界第一流的。”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幕墻專區 】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