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40.5億美元收購力拓礦業倫敦
上市公司12%的股份,創下世界股票交易市場的最大金額交易紀錄,中國企業第一次成為國際礦業巨頭的最大單一股東。中國
鋁業公司的迅速崛起,高調而醒目地攪動了國際資本市場和礦業產業布局。
正是因為中鋁早在幾年前已經開始為多
金屬戰略發展排兵布陣,所以,在得到國資委批準可以經營銅和其他
有色金屬業務時,中鋁已經具備了在非鋁業務上大展拳腳的能力。
對肖亞慶來說,單純地做到產能第一很簡單,只要大規模地擴大生產就行,但這些所謂的世界第一稱號并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由于礦產資源的稀缺,也為了自身的發展需要,中鋁必須走出國
門去開發新資源。在肖亞慶看來,這是中鋁必須走的一步棋。畢竟,即使企業的業務都在國內,也不可避免地置身于國際競爭中,就難免有“坐井觀天”的短視。
中鋁老總肖亞慶是這樣理解資源全球化的:中國被稱為世界加工廠,被認為是能源消耗大國,這是因為很多國家將資源消耗的環節放在中國,中國生產的很多產品最終是輸出給這些國家,所以,這是個資源全球化的表現——中國消耗的資源是在為全世界服務。
而要改變世界加工廠的現狀,要面對越來越不樂觀的礦業資源狀況,中鋁就必須“走出去”,將資源掌握在自己手里,這個資源并不僅僅是鋁,而是各種稀有金屬。并且,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中鋁會縮短自己和國際知名的礦業公司的差距。
肖亞慶也曾深深地體會到“走出去”的不易,由于中國不是“游戲規則”的制定者,國際上對中國企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中國企業難免會因為“水土不服”而折戟海外。所以,如何把國際通用的規則運用到自己的國際化過程中,已經是參與世界頂級并購事件的最基本要素。
有了并購力拓的成功經驗,中鋁希望發展環境更加優化,實現與證券市場、金融機構和投資者的共贏。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型材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