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礦業聯合會產業發展部總工程師、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吳榮慶指出,中國需要制定優惠政策,積極地開展對采礦資源的合理回收利用技術的研究,鼓勵企業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回收利用殘礦資源。
針對我國礦產資源“貧礦多、富礦少”的特點,吳榮慶表示,大規模利用貧礦資源可能正是解決資源瓶頸的手段之一。只要國家有適當的財稅政策,大部分低品位礦產資源都可以利用,有關部
門可考慮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多元化投資開發利用低品位礦產。“目前中國采礦率仍相當低,最低只有20%~30%。
吳榮慶表示,雖然中國在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水平上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大部分中小型礦目前還沒有從根本上擺脫粗放的經營方式,總體上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較大差距。
據介紹,目前中國礦產能源的原材料消耗較國外先進水平高30%~90%,有的大到一倍多。黑色冶金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不到20%,
有色金屬礦綜合利用率也只有30%~35%,而國外的先進水平都是在50%以上。“還有多種有色
金屬沒有充分回收,而國外有色金屬的
冶煉率達到98%以上。”吳榮慶坦言,中國的非金屬礦開采,中小企業占90%,技術裝備水平比較低,大部分依靠采富濟貧維持利潤。與此同時,這些企業的開采綜合利用礦產比率也比較低。
據統計,目前中國在綜合利用方面做得比較好的礦產只有30%左右,而實現部分綜合利用的礦產也只有25%左右,完全沒有進行綜合利用的達到45%左右。“有10多萬個集體的或個體礦產基本上不搞綜合利用。”吳榮慶說,目前中國礦產資源綜合回收的礦種只占可利用綜合回收礦種的一半,綜合利用指數為50%,比發達國家要低30個百分點。
對于所存在的上述問題,吳榮慶分析指出,主要是由于有關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法律法規不夠健全,沒有形成全國統一的礦產資源節約利用與綜合利用管理體系和運作機制。“沒有明確的責權劃分就不容易落實,也就仍然抓不出成效。”他分析指出,由于“貧礦多富礦少”是中國礦產資源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必須大規模利用貧礦資源,并建立健全相關政策。但是,由于政策性原因,有大量的低品位的鐵、錳、銅、鎳礦一直沒有得到開發利用,甚至連寶貴的石油也還有50多億噸低品位的儲量未利用。
實際上,“這些低品位資源只要國家有適當的財稅政策,其中的大部分是可以利用的。”吳榮慶說。例如,“一些油田到了開采晚期,開采成本越來越高,在正常的稅費政策條件下,油田沒有辦法維持正常生產,這個時候就需要得到國家的優惠政策的支持。再者,有些礦山在大規模機械化開采的末期,需要對仍具有開采價值的采礦資源進行回收。”他說。因此,需要制定優惠政策,積極地開展對采礦資源的合理回收利用技術的研究,鼓勵企業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回收利用殘礦資源。另外,吳榮慶還指出,中國優勢礦產普遍存在過量開采、過量出口的問題。因此,為保證資源需求,在建立國家礦產地儲備制度時,應將屬于國家限制開采的新發掘礦產地一律納入國家礦產地儲備規劃。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型材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