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節能降耗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硬性、約束性指標的情況下,在節能降耗成為各級政府、領導及社會各界關注的重點、難點工作的情況下,對能耗核算的了解與掌握,則成為掌控節能降耗主動權的第一步。因此,認識能耗核算的重要性、了解能耗核算的方法、認清能耗核算的本質、掌握經濟社會發展與能源消耗間內在的變動規律,而不被人云亦云的數字假象所迷惑,才能真正掌握節能降耗工作的主動權,有的放矢地進行科學決策,真正促進節能降耗工作深入開展。
現行能耗核算的范圍及其原則
1.能耗核算的范圍:現行國家統計制度規定,計算單位GDP能耗的全社會能源消費總量由三部分構成,即:終端能源消費量、能源加工轉換損失量和損失量。計算公式為:能源消費總量=終端能源消費量+能源加工轉換損失量+損失量,就是說全社會能源消費既要核算所有終端能源使用單位(即:非能源加工轉換單位)的能源消費情況,又要核算能源加工轉換單位能源加工轉換過程中的損失量,還要核算能源在運輸、輸配、倉儲過程中發生的損失量。
2.能耗核算的原則:由于每種能源品質、品位不同,它自身所擁有的熱量也不同,因此,在進行能耗核算時,還必須根據每種能源自身的熱量折算成統一尺度的標準熱量(7000大卡/每克能源)來進行綜合計算。
采用GDP計算能耗效益的原由及其規定
1.單位GDP能耗是反映能耗效益的重要指標:GDP又稱為國內生產總值,是指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成果。國際上通常都采用單位GDP能源消耗量來計算和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能源使用效益。
2.GDP能耗計算的相關規定:由于經濟發展中價格不斷變化的因素,又使得以現價GDP計算的單位能耗不能直接對比。因此,國家統計制度規定“十一五”期間價格基準年為2005年,即首先要將各年度現價GDP通過價格指數緊縮為2005年可比價后,才能進行計算比較。因此,不能簡單地用統計部
門對外發布的GDP數據(現價)來計算單位GDP能耗。
三次產業的能源消費量情況及其關系
1.2006年山西省三次產業能源消費情況:2006年山西省第一產業消費能源306.75萬噸標煤,占2.27%;第二產業消費能源11487.8萬噸標煤,占85.12%;其中,工業消費能源11396.49萬噸標煤,占全省總量的84.44%。第三產業消費能源831.11萬噸標煤,占6.16%;人民生活消費能源871.01萬噸標煤,占6.45%。由此可見,三次產業間能源消費量的相差很大。
2.大力發展低能耗產業對完成節能目標的現實意義:從2006年山西省三次產業能耗水平看,第一產業每實現1萬元增加值需消耗1.11噸標準煤;第二產業每實現1萬元增加值需消耗4.23噸標準煤,其中,工業每實現1萬元增加值需消耗4.64噸標準煤;而第三產業每實現1萬元增加值僅需消耗0.49噸標準煤。工業萬元增加值消耗為一產的4.18倍、三產的9.47倍。按照2006年各產業能耗水平計算,在一產比重不動的情況下,三產比重增加一個百分點,而工業降低一個百分點,可節約能源195.08萬噸標煤,占2006年全省節能總量的22.17%。因此,降低能耗應大力發展低能耗的第三產業和第一產業。
建筑節能與當前能耗考核中
建筑業能源消費量及其節能量的關系
1.建筑節能的含義:建筑節能是指采用先進的節能型
建筑材料建造建筑物,從而達到少用能源的目的,由此測算的節能量是一個預期可能實現的節能量。
2.建筑業能源消費量及其節能量的含義:國家現行統計制度規定,能耗考核中建筑業能源消費量是指建筑施工單位在建造每一幢建筑物的施工過程中消費的各種能源的數量。而節能量是指建筑業的單位增加值能耗低于上年實現的能源數量。
3.兩者的關系及其規定:采用先進的節能型建筑材料建造建筑物實現的節能量是通過建筑物的使用單位來體現的,并且依據建筑物使用單位的不同性質,分別統計在不同的產業、行業中。如,此幢建筑物竣工交由工業企業使用,那么能源消費量和實現的節能量就統計在工業行業中,并且其能源消費量和節能量還受使用單位認為等因素的影響。若是商業單位使用則統計在第三產業中。因此,建筑節能量是不能按采用某種節能型
建材理論上測算的節能量來直接算作建筑業節能量的。
能耗核算中“當量值”與“等價值”的
概念及其有關規定
1.“當量值”與“等價值”的基本概念:“當量值”簡言之,是一個計量單位的能源本身所具有的熱量。而“等價值”則是生產一個單位的能源產品所消耗的另外一種能源產品的熱量。目前,這個規定主要體現在電力產品的消費量折標計算上。
2.能耗核算中關于“當量值”和“等價值”計算的有關規定:為了與世界接軌,同時便于和歷史資料對比,我國統計制度明確規定,計算國家、省、市級的能源消費總量時,電力采用等價值(即當年每發一千瓦小時電消費的標準煤量,2006年山西省平均每發一千瓦小時電消費345克標準煤,也就是每萬千瓦小時電折3.45噸標準煤)核算;而基層企業計算能源消費量時,電力則采用當量值(即每千瓦小時電本身的熱量860大卡/7000大卡=0.1229克標準煤量,也就是每萬千瓦小時電折1.229噸標煤)核算。因此,目前各省、市能源消費總量都是采用等價值口徑核算的,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費量是采用當量值口徑核算的,兩者間由于電力的折標準煤系數不同,由此計算出的能源消費總量和單位增加值能耗也不同,有時差別會很大,不能直接對比。2007年山西省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為5.54噸標準煤,同比下降8.78%是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按當量值口徑匯總計算的,和全省年定按等價值口徑計算的萬元GDP能耗下降5.6%的目標值是不能簡單相比的,必須調整口徑進行加工計算才能比較。
能源消費總量測算及節能成效的
初步判斷方法
能耗核算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核算過程,但也不是不可以從相關數據變化中對能源消費總量做一大致的核算,對預期可能實現的節能成效做一個基本的判斷。
1.能源消費總量測算方法:能源消費總量的測算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從資源方進行核算(此方法適合于國家級核算),即國家一個年度所有能源產品的生產總量,扣除進出口差額和年初年末庫存差額就是全部的能源消費量,折標匯總為全國能源消費總量。而省、市級由于多種能源的流入流出數量大、渠道多,且不確定因素也很多,在目前還沒有建立省、市各種能源調入調出統計的情況下,無法采用此方法從資源方來核算省、市級的能源消費總量。而只能采用另外一種方法,即從消費方來核算省、市級的能源消費總量,這就涉及到全社會各行各業千千萬萬個生產和生活單位的能源消費統計核算,也就需要一個較長的統計核算周期。
2.節能成效的判斷方法:
1)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增長的簡單比較。首先,經濟增長速度必須大于能源消費增長速度才有可能實現節能。實際操作中可以用主要能源品種消費增長情況來觀察能源消費總量的增長變化,如2006年山西省GDP比上年增長11.8%,主要能源品種消耗的增速應低于11.8%才有可能實現節能,否則實現的是超耗量。2006年山西省電力消費同比增長了15.99%,說明在電力消費上山西省沒有實現節能而是超耗了能源。其次,也可以通過主要耗能產品的增長及其產品單耗來判斷能源產品的消費情況。如通過焦炭、電力產量的增長和“噸焦炭綜合能耗”、“發電標準煤耗”可以測算出煉焦、發電用煤的消費增長情況。
2)采用能源消費
彈性系數法核算判斷。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間存在著一定量的比例關系,按照山西省2006年萬元GDP能耗下降5.6%的目標值測算,在經濟增長11.8%的情況下,能源消費
彈性系數必須控制在0.48左右,這就是說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而消耗的能源只能增長0.48個百分點,以此來測算全省能源消費總量只有增長5.7%的空間。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