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半年減倉近五成
近日來,倫敦
金屬市場整體出現大幅下跌,鋅、鎳、鉛和銅等紛紛暴跌“告急”,其中倫敦鋅上周五盤中創下1956.1美元/噸的兩年多來新低,國際期貨金屬價格的大跳水對A股
有色金屬板塊產生重大沖擊。
期價跳水 金屬股暴跌
上周四,隔夜國際期貨金屬市場上演慘劇,基本金屬期貨集體創下全年最低記錄,黃金跌破900美元。倫敦鋅價格跌破2000美元,創下2006年2月份以來的新低;鎳創出2006年6月以來新低;鉛創出2007年5月以來的新低;銅跌破8000美元/噸的整數關口;而期
鋁走勢也相對偏弱。
受外圍市場
傳導效應影響,上周五國內金屬期貨合約大幅下跌,鋅主力合約跌停;滬銅、鋁、鋅主力合約808近日分別較前收盤下跌900元、35元和460元,至60560元/噸、18910元/噸和16660元/噸。
受上述因素影響,國內A股有色金屬股在5月29日和5月30日兩日內連續下跌,凈流出資金達1.939億元,機構持倉比例下降0.15%個百分點。其中,山東黃金、江西銅業、宏達股份和中國鋁業凈流出資金就有1.9134億元,占當日凈流出資金98.6%。
從這兩日的盤面上來看,山東黃金、江西銅業和吉恩鎳業暴跌首當其沖,分別累計下跌5.95%、5.91%和5.81%;馳宏鋅鍺與新疆眾和分別下挫5.33%和5.1%;廈
門鎢業下跌3.97%;中國鋁業也下跌3.57%。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已經暴跌的宏達股份雖然沒有大幅下跌,但該股振幅加大,兩日換手率高達15.03%,資金只有流出而無流入。
半年市值蒸發3900億
在2006年,有色金屬整個行業增長速度逐漸回落,行業成本上升明顯,利潤率指標逐漸下降,行業周期性和宏觀調控的效果在逐步顯現。
而在被基金推高至60倍的PE后,面對“大小非”解禁造成的危機,一再沖破安全邊界的有色金屬股最終轟然倒塌。
經記者粗略統計,自今年年初以來,滬市“八大金剛”平均跌幅44.06%,遠遠超過同期大盤32.59%的跌幅,這八只股票市值縮水達3906.783億元之巨。其中,中國鋁業以縮水2609.55億元排名第一;緊隨其后的是江西銅業和宏達股份,市值分別蒸發610.32億元和273.17億元。
另據大智慧統計顯示,從有色金屬的倉位變動來看,從今年年初至5月30日,機構平均持倉由32.49%下降至15.91%,機構減倉一半有余,而基金重倉比例也基本下降一半。機構減倉最多的是宏達股份,年初時機構持倉比例為56.43%,到了5月初就僅有4.9%,而在月末更是減少到4.2%;包括新疆眾和、廈門鎢業和中國鋁業在內,機構都減倉超過一般以上。
截至今年5月初,以2007年業績計算,A股PE已經降至26.73倍,有色金屬板塊PE由年初的46倍回落至27.53倍左右,基本與A股整體估值接近。
基金兩個月狂拋114億
事實上,從有色金屬行業的盈利驅動因素分析,國內多數有色
上市公司的業績取決于有色價格的走勢并對價格高度敏感。在2006年有色行業達到高峰后,兩年以來營業利潤開始下降。
有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有色金屬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5萬億元,利潤總額1300億元,營業收入增長率由2006年的66.52%放緩至2007年的42.07%;同時營業利潤增速也由2006年的63.69%下降至2007年的10.67%。2008年1季度有色金屬上市公司板塊平均收入同比增長13.6%,凈利潤增長22.22%,而且主業利潤率12.73%,高于2007年的11.92%,為業績增長態勢。
面對著業績增速放緩、成本大幅提升和盈利能力是否具備持久性等因素,國內有色金屬板塊的估值及股價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看空”壓力。
二季度以來,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資金從有色板塊大舉撤出資金。Topview數據顯示,自4月初至5月30日,有色金屬板塊凈流出資金137.8422億元。基金凈賣出資金額高達114.5075億元,保險資金凈賣出7.4655億元。
“金屬價格同比增幅放緩、產業擴張度同樣放緩是業績同比大比例放緩的主要原因,一季度有色金屬的表現讓市場尋找 ‘業績在可明確預期的三年持續同步大幅增長’的目標充滿坎坷。”招商證券研究員彭波表示。
有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高庫存和疲弱需求是導致金屬價格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目前金屬價格已經跌了很多,但相對于2006-2007年的低位來說仍有距離,目前完全看不到止跌的跡象。
但是,中信證券有色行業分析師李追陽指出,金屬價格整體上有望保持高位。國內宏觀經濟不確定增加、美元升值預期、供需矛盾不是非常緊張的情況下,短期金屬價格趨勢仍然不太明朗。從長期來看,基于金屬價格的高位和國內有色行業及公司的整合,給予有色行業強于大市的評級。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型材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