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戰略目標。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意味著我國的經濟與社會仍必須保持快速發展。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工業的增長、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特別是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對能源、經濟資源的需求將更加迫切。
但是,我們不得不正視我國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資源嚴重短缺而實際利用效率低、環境污染嚴重且仍在不斷加劇的事實。就能源消費而言,在我國化石能源資源探明儲量中,90%以上是煤炭,人均儲量也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石油儲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天然氣僅為4.5%;而目前我國單位建筑面積能耗是發達國家的2-3倍以上。就土地的消耗而言,我國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資源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實心黏土磚每年毀田12萬畝;物耗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
鋼材消耗高出10%~25%,每拌和1立方米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公斤;衛生潔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僅為發達國家的25%。嚴峻的事實表明,中國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發展節能與
綠色建筑刻不容緩。
建設部介紹中國
節能建筑與綠色建筑等方面情況
節能與綠色建筑是兩個概念。節能建筑是按節能
設計標準進行設計和建造、使其在使用過程中降低能耗的建筑。綠色建筑是指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動的空間,同時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產、建筑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維護及拆除、回用過程)中實現高效率地利用資源(能源、土地、水資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的建筑物。綠色建筑也有人稱之為生態建筑、可持續建筑。
推進節能與綠色建筑的發展是建設事業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舉措;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搞好資源綜合利用,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建設事業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性工作;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而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我國抓
建筑節能是以1986年頒布《北方地區居住
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為標志啟動的。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建筑節能工作得到了逐步推進,取得了較大成績。與此同時,伴隨著可持續發展思想在國際社會的認同,綠色建筑理念在中國也逐漸受到了重視。中國在綠色建筑發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開展了綠色建筑關鍵技術研究,設立了“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在辦公建筑、高等院校圖書館、城市住宅小區、農村住宅等建筑類型進行了綠色建筑的實踐。
但是,目前我國的節能與綠色建筑工作還存在許多問題。一是全社會沒有充分認識到節能與綠色建筑工作的重要意義,缺乏節能與綠色建筑的基本知識和主動意識。二是對節能與綠色建筑缺乏有效的激勵政策進行引導和扶植。三是缺乏可操作的強制各方利益主體必須積極參與節能、節地、節水和保護環境的法律法規。四是建筑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的綜合性的標準體系還沒有建立。五是缺乏有效的行政監管體系。
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采取以下主要措施:建立健全發展節能與綠色建筑的
政策法規體系;完善節能與綠色建筑的
技術標準支撐體系;建立有效的發展節能與綠色建筑的行政監管體系;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強發展節能與綠色建筑的培訓宣傳工作。
目前,我國在推廣節能與綠色建筑方面都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下一步全國要全面推開節能和綠色建筑的工作目標是什么?
[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這是兩個很好的問題,也是大家所關心的。我剛才已經說過,我們在節能建筑方面已經做了20多年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項:第一,
民用建筑節能的管理規定、法規體系初步建立;第二,初步形成了建筑節能的技術支撐體系;第三,建筑節能的試點示范工程已經完成;第四,建立了廣泛的國際合作。
關于綠色建筑,雖然起步比較晚,但是我們也做了三項工作:第一,綠色建筑關鍵技術的研究已經全面展開,而且獲得了很大的成效;第二,我們在科技部和北京市的支持下,對奧運會的綠色建筑進行了充分的論證和充分的研究;第三,我們已經建立了“綠色創新獎”,就是對全國的綠色建筑進行了匯集、進行了評價,為下一步全面推廣奠定了基礎。
關于目標的設定,我們設定了兩個階段的目標。第一個階段,到2010年,全國新建建筑爭取三分之一以上能夠達到綠色建筑和節能建筑的標準。同時,最主要的是全國城鎮建筑的總耗能要實現節能50%。第二個階段,到2020年,要通過進一步推廣綠色建筑和節能建筑,使全社會建筑的總能耗能夠達到節能65%的總目標。
這兩個數據應該是非常令人鼓舞的,如果我們能達到這兩個目標,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也就是說,我們達到節能65%的目標的話,我們建筑總能耗的降低,減少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相當于整個英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總和。
中國現在強調科學發展觀,對歷史上的浪費情況是如何看待的?另外,建設部的整體倡導與北京市等地方保護古城風貌的具體做法有什么不同?如果有,我想知道原因是什么?另外,建設部正在全國推廣古城、古文化的保護和歷史文化的保護,但是城市在多年的建設中已經丟失了原有的傳統城市風貌。請問,從科技角度上來講,建設部應該做些什么來保護古城的風貌?
[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我們國家在建筑方面的能耗比較高、浪費比較大,這確實是一個現實問題。因為我們國家長期實行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在許多方面用材用料還是大鍋飯的狀態,在這方面例行節約始終強調得不夠,在建筑的標準方面余量也太大。
第二個方面,我們國家供熱制度的改革起步晚,而且推行難度也比較大,原因就是原來居民的供熱費用由單位包攬,F在我們要取消福利供熱制度,這對居民特別是低收入居民要采取補償措施,這個改革需要很長時間。另外,豐富的熱計量需要對原來的管道進行大規模改造,工作量很大,而且涉及到社會接受能力的問題,還有資金來源的問題。
第三個方面,我們制定了許多強制性的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這些強制性的標準執行率還比較低。我們前一段時間做了個統計,新建建筑只有15%—20%執行了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所以,我們必須要通過新聞界的朋友來喚起社會保護環境的意識。首先從自己做起,從自己的家做起,要響應中共中央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我們每個人要從現在就開始行動,來執行建設部推行的強制性的建筑節能標準。
第四個原因,我們國家不少地方追求奢華成風,大量應用遠距離的高檔原料,包括進口原材料,這樣就造成了建筑能源的浪費、
建筑材料的浪費,這方面的問題也是非常嚴重的。這就是為什么中央反復提務必勤儉建國、厲行節約的原因之一,我認為很有針對性。
另外一個問題,也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涉及到北京古都風貌的保護。因為北京確實是世界上少有的、非常珍貴的歷史文化名城。對北京文化遺產的保護,隨著社會共識的提高、法律制度的健全,保護工作也將逐步得到社會的認可和推進。
我在這里想強調的是,我們推行節能建筑與綠色建筑與北京的古風貌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絲毫不沖突。在綠色建筑設計過程中,有一項原則已經強調,就是強調使用當地的原材料,尊重當地歷史文化。作為一個古建筑,特別是像北京的四合院,其實它的能耗比其他建筑都要低,也就是說,在上千年的建筑發展過程中,北京人已經找到了一條充分利用
太陽能和地熱能的途徑,創造了非常適合北京的風土人情和氣侯條件的這種建筑形式。在我們推行綠色建筑的過程中借鑒古人的智慧,和我們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是完全一致的。在北京歷史建筑的保護過程中,一方面要加強法制的監督,另一方面也要采用一些新的技術,來促進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和歷史建筑的保護。借此機會,呼吁國內外的媒體加強這方面的監督和支持。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