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應該怎樣去遏制浪費的情況繼續下去?要實現2010年和2020年的目標,關鍵是什么?現在已經有一些強制性的標準,但是只有15%執行,怎樣才能實現更宏偉的目標呢?有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的說法,這套東西要怎么樣貫徹到地方,真正做到綠色建筑、節能建筑?
[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這就是我們現在要抓的重點。我相信通過以下三個方面的努力,一定能夠實現目標。第一個方面,強制性地執行現有的法規和節能標準。通過建立新聞披露制度和市場清除制度,對不執行國家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設計單位和建筑單位進行披露,并給予一定的處罰直至清除出市場。第二個方面,建立一整套經濟激勵制度,喚起全民的節能意識,比如說對綠色建筑與節能建筑的稅收和收費給予優惠制度,經濟手段和提高主動意識雙管齊下,全民動員,使大家意識到推行綠色建筑和節能建筑不僅惠及下一代,而且受惠于當代。第三個方面,就是技術。在發達國家,包括新加坡,在推行建筑節能、推廣綠色建筑方面已經有比較長的歷史,已經建立了非常完善的技術體系、零部件的供應體系和評價體系,我們國家應該借鑒和采用這些成熟技術、體系。這也是我們為什么與新加坡建設局聯合發起中國國際智能與綠色
建筑技術研討會的原因。就是為了建立一個平臺,讓世界上所有國家在建筑和綠色建筑上的最新技術能夠在中國得到應用,也使我們中國的綠色建筑和節能建筑少走彎路,采取成本最低的辦法和可靠的辦法來推行我國建筑的節能。
現在有個非常好的機遇,也就是說《京都議定書》生效以后,根據《京都議定書》第12條,如果發展中國家推行清潔發展機制,就是CDM,可以獲得國外的技術援助。這條規定是指發達國家通過提供資金和技術,與發展中國家合作,實施具有減排溫室氣體效應的項目,可以獲得減排指標。所以,建筑節能是潛力很大的執行CDM清潔發展機制的項目,是一個很好的國際合作的渠道。
我們今天講綠色建筑和節能建筑,它到底是通過哪些技術實現的?它的
墻體材料隔涼、
隔熱和普通產品有什么區別?另外,綠色建筑的價位會不會比較高一點?消費者在購買節能建筑之后,需要多長時間在經濟上得到回報?
[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說到綠色建筑與一般建筑的區別,在四個方面可以體現:第一,老的
建筑能耗非常大,據統計建筑在建造和使用過程中消耗了全球能源的50%,產生了34%的污染,綠色建筑則大大減少了能耗,在有些發達國家,像丹麥、瑞士、瑞典甚至提出了零能耗、零污染、零排放的建筑理念,這種建筑充分地利用了地熱、太陽能、風能。現在我們首先強調的是利用太陽能和地熱,這樣的建筑可以做到能耗非常低。綠色建筑和既有建筑相比,耗能可以降低70%—75%,最好的能夠降低80%。而且隨著能源消耗的降低,水資源的消耗也降低了,這方面效果非常顯著。
第二,一般的建筑采用的是商品化的生產技術,建造過程的標準化、產業化,造成了大江南北建筑風貌大同小異,千城一面。而綠色建筑強調的是采用本地的文化、本地的原材料,尊重本地的自然、本地的氣侯條件,這樣在風格上完全是本地化的,所以產生出新的建筑美學。就是向大自然索取最小的也就是最美的,這樣,建筑就可以實現2000年前古羅馬建筑師提出的兼顧舒適和實用的標準。這樣的建筑創造了一種新的美感和人健康舒適的生活條件。
第三,傳統建筑是封閉的,與自然環境完全隔離,室內環境往往是不利于健康的。綠色建筑的內部與外部采取有效連通的辦法,會對氣候變化自動調節,打個比方,建筑像鳥類一樣,它可以根據季節的變化換羽毛。我們為什么強調
智能建筑和綠色建筑的結合?目前在英國、香港推行聰明屋,很簡單的例子就是,我們今天的房間里有100多人,空氣的流通應該是每小時六次到七次,如果只有幾個人,每小時只要一次流通,也就是說它對房子人員的負荷、環境的負荷,是敏感地、自動地進行調節,這就為人類創造一個非常舒適、健康的室內環境。
第四,舊的建筑形式僅僅是在建造過程或者是使用過程中對環境負責,而綠色建筑強調的是從原材料的開采、加工、運輸一直到使用,直至建筑物的廢棄、拆除的全過程。強調的是建筑從誕生到拆除的全過程,都要對全人類負責、對地球負責,所以是全面的。
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它的造價,因為綠色建筑在等級制度里有一系列的描繪,達到節能60%標準的建筑,造價是不高的,只是在原來建筑的造價基礎上再增加5—7個百分點,而且增加的造價預計在五年到八年的時間內就可以收回。但是,它給人們提供的室內環境是完全不一樣的,它對外部環境的影響也是大不一樣的。聰明屋項目的造價據說只增加10%—20%左右。所以,造價是完全能夠承受的。
為了達到2020年的工作目標,中國在節能和綠色建筑工作方面每年所需要的投資額是多少?
[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回答這個問題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我們國家每年的建筑量如此巨大。但是,我們可以估計一下,如果我們全面推行節能建筑和綠色建筑,也就是在原來建筑總造價的基礎上再加上5%左右的增量成本,經濟賬很簡單,原來投資多少,再增加5個百分點。但是,環境賬和生態賬非常巨大。我們曾經測算過,如果不采取、不推行建筑節能或者綠色建筑,到2020年,我們中國建筑的能耗要達到11億噸標準煤,也就是現在我們建筑消耗能源的三倍以上,這是個非常巨大的能源消耗。可以說中國在那個時候就會成為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
我認為,我們不僅要關注經濟成本,更主要的是要關注生態成本和社會成本。先講社會成本,綠色建筑由于改善了室內的環境,使人的疾病發生率大幅度下降,因為人有80%的時間是在室內活動,這樣疾病發生率將會大幅度下降,壽命將會延長,生存質量也大大提高,這就是另一方面的節約。所以,我們應該把注意力放在生態成本、社會成本和經濟成本上,這三個方面都應該關注到,尤其是前面兩個方面。
3月底舉行兩個會議,一個是首屆國際智能與綠色建筑技術研討會,一個是相關的技術與產品
展覽會。第一個問題,您希望通過這個會議為國內建筑界引進什么樣的建筑理念?第二個問題,這個交流與合作平臺將為國外的建筑界提供哪些商機?
[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3月底的這次會議之所以比較重要,我們認為要借這個機會從國外引進五項先進技術:第一項是綠色建筑整體的設計理念,第二項是智能和綠色建筑涉及的具體技術,第三項是綠色建筑配套產品生產技術,第四項是建筑生態化的一些新技術,第五項是是綠色
建材和設備。這五個方面在發達國家早就形成了標準化、系列化的生產,而我們國家才剛剛起步。所以,這方面的差距是非常巨大的,通過這次會議,那么多國家一起來舉辦這樣的盛會,我相信這五個方面的技術都可以順利地引進,為國內綠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發展提供借鑒和觀摩的現場。
這次會議提供了眾多的商機,一共分三類:第一,這次會議是引進先進技術好的平臺;第二,通過這次會議可以引進綠色建筑技術方面的人才;第三,通過這次會議可以引進資金,尤其是根據《京都議定書》第12條,建立了清潔生產技術,這樣國外的資金可以無償的援助,我們交換的碳排放權,這是非常好的商機。我們預計,如果我們國家推行綠色建筑,我們光在建筑新的零部件的生產上會造就2000億到3000億的新的市場。
中國是目前建筑量最大的國家,那么,目前有多少新建筑是按照你們的綠色標準建設的?有沒有像北京、上海這樣一些大城市的具體數字?第二,目前有了綠色建筑的標準,這些標準的執行情況怎樣?
[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首先,這里涉及兩個概念,一個是綠色建筑,一個是節能建筑。因為綠色建筑在我們國家剛剛起步,還處于試點、發展的階段,而節能建筑我們已經頒發了相應的設計標準。根據新的統計,我國的新建建筑,北方地區有15%以上執行了節能建筑設計標準,北京估計可以達到25%—30%,南方節能建筑的比例相對而言較低,預計上海也就是10%—15%,低于北京,其他的中小城市就更低。原因在于我國的節能設計標準在北方地區發布較早,工作開展也較早。
第二個問題,剛才我已經從社會經濟體制、法律制度不健全等三方面做了解釋。現在我們面臨的任務非常艱巨,不僅要全面推行節能建筑強制性標準,而且要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綠色建筑,這樣才能完成我們國家現在確定的到2010年達到50%的節能設計標準,到2020年達到65%的節能設計標準的目標。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