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連續多年的高速增長后,房地產市場開始面臨巨大的挑戰。在高低起伏之間,整個住宅產業鏈條的上下游環節都受到了巨大影響。
越是在不景氣的形勢下越要看清趨勢,積極尋找出路和應對之策。加強行業、企業間的合作,促進利潤最大化,實現共贏,成為整個產業鏈條尋求突破、謀求發展的共同要求。
在此背景下,“首屆中國住宅精細化建造產學研合作論壇”在京舉行,并提出了“以科學的精神制造產品、以研究的態度發現問題、以交流的方式溝通彼此、以合作的心態共渡難關”的主題,具有前瞻性和積極意義。
日前,“首屆中國住宅精細化建造產學研合作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行。有關專家學者、開發商、部品供應商等200余人參加了此次論壇。
據了解,本屆論壇由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中國家具協會和世界廚衛協會共同主辦,萬科地產、龍湖地產、當代地產、海爾集團、博洛尼集團協辦。論壇提出的“科學、研究、交流、合作”主題,表達了四層含義:以科學的精神制造產品、以研究的態度發現問題、以交流的方式溝通彼此、以合作的心態共渡難關。
論壇邀請了住宅研究領域的知名專家就住宅產品建造工業化、部品集成化、設計精細化等問題進行了剖析;萬科、博洛尼、海爾等著名企業介紹了目前形勢下的應對之策;與會者還就世界住宅精細化的發展趨勢,中國未來10年住宅精細化設計的走向和對策,高科技的應用,設計的人性化、多元化和地域化等問題進行了交流和研討。
地產商:精裝修——確定趨勢下謀發展
隨著由上至下系列政策的出臺及近年來住宅產業化、房屋成品化的發展,可以預見,精裝修將是未來發展的確定趨勢。這一點,參與論壇的各大地產開發商也形成了共識。
為什么要做精裝修?北京萬科的副總經理王欣認為,這是由客戶需求、房地產公司發展需求以及社會責任和保護需求共同決定的。但是目前還存在技術難點,如部品材料的選購、成本的控制、施工質量的保證等。
他也透露了萬科精裝修的未來戰略:期望在不遠的將來,所有上市產品百分之百都是精裝修。同時,萬科還將同步升級園林景觀品質、戶型設計品質等,推行工廠化,并開發與之相匹配的精裝修的解決方案,實現在產品競爭力上持續領先的目標。
龍湖地產研發設計總監楊小鵬也表示,在未來兩三年中,龍湖地產預計將有20萬平方米以上的精裝房交房。
在談到對供應商的選擇時,楊小鵬提到,精裝修必須以客戶需求為重點,在成本優化過程中進行選擇。他介紹,龍湖地產已經建立了一套嚴格的供應商入圍選擇機制、嚴謹的采購制度和完善的供應商評價體系。同時建立了完善的產品庫,可以跨地區分享各項方案的進展情況。
但是,也有專家指出,精裝修產業化還缺乏系統的理論與實踐指導。一方面,行業對全裝修、精裝修、室內設計等概念仍然存有認識上的誤區;另一方面,目前僅有少數大型開發企業做到精裝修的產業化發展,全國范圍內的開發、材料、家裝等幾方在交流合作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如何建立有效溝通、實現利潤最大化,探索精裝修面臨的諸多理論和實踐問題,將是精裝修產業化發展乃至房地產行業發展的關鍵所在。
部品供應商:2009——考驗與優化之年
從整個產業發展角度來說,雖然地產業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卻恰恰是行業整合、產業結構調整的機會,是真正有品牌、有實力的企業進一步優化產品,提升競爭力的機會。
中國家具協會副理事長朱長嶺指出,2009年將是家居行業進一步接受考驗的一年。整體經濟環境仍將對家居行業帶來影響,家居企業會面臨更大壓力,抗風險能力不強的企業會退出市場。但是行業發展的基本面仍然較好。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商業地產專業委員會執行秘書長蔡鴻巖確信,人們對于生活品質提高的追求是永久和持續的,中國房地產市場有長遠的發展,和房地產相關的產業,包括家居、
建材等,未來會有巨大的空間。
但是,朱長嶺提出,行業也要防止盲目樂觀的傾向,要密切關注市場形勢的變化,及時采取措施,以提高抗風險的能力。
如何應對未來的考驗?
博洛尼裝飾裝修公司總經理陳煒表示,在整個商業競爭力方面,博洛尼最看重的是研發和創新。他們的研發主要圍繞3個方面展開:設計風格的研發,使文化的多樣化與制造的一致性相結合;產品研發,使施工和產品有效結合;施工技術研發,使土建和裝修相結合。
世界廚衛協會主席代表、韓國漢森鄭載龍社長認為,要提高核心競爭力,就必須不斷地提高在技術和設計領域的差別化能力,以獲得更多的附加價值,展現品牌效應。
海爾集團王慶武表示,將通過設計的前端化、采購的規模化、產品集成化、施工工廠化、服務一體化,實現成本集約化,提升產品競爭力,并通過與萬科等大地產企業的戰略合作,實現多方共贏。
科研與設計機構:精細化設計——工業化的必然前提
什么是住宅精細化?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黨委副書記周燕珉教授認為,精細化不是為了追求奢華,而應充分把握居住者的生活需求,高質量的、舒適的、人性化的、節省的,才是精細化住宅的要求。
其中,精細化設計是住宅精裝修的前提,是產品工業化的要求,是提高居住品質的必由之路,是增強住宅產品競爭力的重要保證,是樹立企業品牌的戰略選擇,是整合住宅產業的有力支撐。
不少設計師們在論壇現場列舉了在設計過程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并進行了分享和交流。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馬韻玉指出,精細化設計必須首先理清各式部品的權屬,充分滿足集合式住宅中人的個性需求;同時,通過易拆型設計等手段,實現戶內裝修的可
改性,提高住宅靈活性,滿足住戶在不同階段的需求變化;在確保骨架的
耐久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通過提高管線布置的綜合利用率等精細化、人性化考量,確保住宅維修管理的方便性。她認為,只有可變的、便于維護管理的住宅才能真正長壽。她還提出,要增加住宅建造的
透明度,開發商要在售樓書、合同等文本中明示住宅的性能、標準等內容,使消費者了解真實的住宅情況。
但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常務副院長鄭曙旸也指出,目前我國的室內設計和家居設計,大多是直接借鑒或者照搬的國外設計,并不能為集合住宅提供真正適用的產品。例如,按照國外設計生產的家具尺寸普遍偏大,從而造成了適配家具的缺失等問題。“我們在民生設計方面欠賬甚多,設計者、制造者、營銷者尚有漫漫征程。”他如此說道。
住宅產業化是一個長期而龐大的目標,但是,引用陳煒的一句話:只要住宅精細化往前走,產業化就都能往前走。在充滿考驗的2009年,我們已經逐漸看到了跨行業的合作的趨勢,科研機構、設計師、建造者、制造商、供應商理應共同努力,攜手走上住宅精細化之路。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幕墻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