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近年來的城市建設和改造熱潮中,出現了一種導致城市環境和生態惡化但又尚未引起注意的現象,這就是愈演愈烈的“水泥化”困境(見注解)。昨日,記者在江西省政協十屆二次會議上看到,省政協委員陳玲珠提出建設綠色生態城市的建議。
焦點:城市“水泥化”將帶來多方面的負效應
“水泥化”加重城市“熱島效應”
建議指出,城市“水泥化”加重了城市的“熱島效應”,“水泥化”的地面、屋頂、墻面具有更大的熱容量和吸熱率,對太陽的熱量進行吸收并向周圍環境
輻射和釋放,同時綠地和地面的減少造成蒸發作用減弱,大氣中的熱量難以散發,造成了同一時間城區氣溫普遍高于郊區氣溫,這就是城市的“熱島效應”,城市的“熱島效應”直接影響居民的舒適度和身體健康。
經研究表明,環境高于28攝氏度時,人們就會有不適應感;溫度再高就易導致煩躁、中暑,精神紊亂;氣溫高于34攝氏度,并伴有頻繁的熱浪沖擊,還可引發一系列疾病,特別是使心臟、腦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率上升,死亡率明顯增加。此外,高溫還可加快光化學反應速度,從而提高大氣中有害氣體的濃度,進一步傷害人體健康。
加重城市空氣污染、噪音污染以及城市內澇
“水泥化”的地面、道路和墻面對粉塵的吸附力差,使城市容易產生懸浮顆粒物污染,加劇了大氣污染。而“水泥化”的表面還會反射噪音,進而加重城市的噪音污染,直接影響居民的生活和工作。
城市土地“水泥化”,人為
隔斷了水體和土壤的循環交流,于是生態系統被破壞,原先可以滲透進地下的雨水無路可走,
排水管來不及排,遇雨即淹、小雨小淹,大雨大淹,造成城市內澇的發生。
造成水體污染 影響生態平衡
“水泥化”的城市地面吸收雨水受阻,遇下雨就滿地積水,地表徑流污染嚴重并且直接排入河道或湖體,從而污染河水、湖水。另外,由于水泥化鋪地會毀滅地表生態,尤其是地表微生物的生存環境,這樣的地面將無法對散落地表的有機質進行分解、凈化;還會影響城市植被的根系發育,使之生長不健康甚至死亡。
建議:建設綠色生態城 應對城市“水泥化”困境
硬化地面改為生態地面,屋頂和墻面也應“透綠”
陳玲珠委員建議,在建居民小區、停車場、人行道、步行街、公園、等城區公共場所用可透水透氣的吸水磚、孔型或環型磚鋪地,使地面既能達到硬化目的,又能夠使大地恢復“呼吸”等生態功能。
另外,屋頂上種植植物,水泥墻面種植爬藤類植物,一方面可改變空中景觀,體現現代城市風采;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保護生態、調節氣候、凈化空氣、遮陰覆蓋、降低室溫、噪聲和城市熱島效應,對節水節能、保護屋頂結構和延長
防水層使用壽命等也有好處。
城市綠化覆蓋率需要不斷提高
陳玲珠委員指出,隨著城市建筑規模的擴大,城市綠化覆蓋率需要不斷提高。陳玲珠委員建議在城區的土地上開展綠化工程,恢復本土植被、恢復自然草地、灌木,使城區回歸自然,這樣一方面保護了城市土地土壤的生態作用,另一方面綠地中的園林植物,通過蒸騰作用,不斷從環境中吸收熱量,降低環境空氣的溫度,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恢復城市水體與岸邊的自然生態階梯
陳玲珠委員還建議,應該拆除水體岸邊的水泥表面,恢復水體與岸邊的自然生態階梯,以便恢復水環境生態。在水體整治中創造條件,實現水邊、水中、水底的生物多樣性,逐步修復水生態,通過生物鏈的作用,消化和吸收內外污染源,增強水體的自凈能力。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