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定一座建筑物是否節能——是看所貼的“標簽”,還是看實際消耗的能源數據?在近期舉辦的“《節約能源法》的制定與實施——以
建筑節能為例”專家與媒體座談會上,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億指出:節能要拿數據說話,在此前提下,可以利用恰當的
節能技術使建筑物提供合理的服務目標。
當前,不少房地產開發商和建筑單位動輒以采用了多少先進節能技術、有無
外保溫和中央空調、是否配備了
太陽能裝置和水源
熱泵等作為建筑物是否節能的評價指標,有的單位甚至因此通過相關評審而獲得政府頒發的節能補貼和獎勵。針對這種“追求用能效率而忽視用能數量”的“貼標簽”傾向,江億院士認為,與工業生產領域提倡用能效率不同,在服務消費領域追求用能效率必然導致苛求“完美服務”,即過度消費,其結果就是大幅度提高實際的能耗數量。江億院士指出,不同地區和類型的建筑物熱環境要求不同,節能措施也就不同,我國建筑節能工作的關鍵是因地制宜,決不能無論東南西北都千篇一律、強求一致;此外,應該建立
建筑能耗統計平臺和大型
公共建筑能耗監測系統,通過用能數據引導建筑節能工作有效開展。
經過充分的入戶調查研究,江億院士所領導的課題組發現,“部分時間(空間)運行”還是“全時間(空間)運行”、“完全依靠機械”還是“先依靠自然后依靠機械”以及室內熱狀態保證率是造成建筑物能耗差異的主要原因,而這些又都與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文化觀念密切相關。對此,江億院士表示:“雖然人們不一定都要選擇低碳、低能耗的
固定生活模式,但也不倡導高消費和高能耗的生活方式。如何從追求更多的物質享受轉向追求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從而達到生態文明?我認為對未來生活的設計很重要。”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玻璃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