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4月中下旬,福耀
玻璃公司董事會作出出售福耀海南
浮法玻璃有限公司資產的決定。此前福耀玻璃董事局主席曹德旺在接受有關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福耀玻璃之所以出售公司海南浮法玻璃資產,源于公司的戰略定位要回歸于
汽車玻璃的初衷。乍一看來,似乎是福耀玻璃對曾經熱心并投下巨資實施的一體化戰略發生了動搖,開始反思介入浮法玻璃生產領域。其實,這種理解至少是片面的。并且,即便福耀玻璃出現了什么挫折,錯誤也不在于公司實施的一體化戰略。
福耀玻璃近年來先后收購了遼寧雙遼和
內蒙古通遼3條浮法玻璃
生產線,在福建新建了3條、海南新建了2條浮法玻璃生產線,這樣共擁有了8條浮法玻璃生產線。
福耀玻璃介入浮法玻璃領域的初衷是通過掌握玻璃原片的生產,降低原材料供應受制于人的風險,保障和提升福耀汽車玻璃的生產和配套,實現同步設計和規模生產能力,提升福耀汽車玻璃制造業務的競爭力。然而,隨著浮法玻璃產能的增大,浮法玻璃在福耀玻璃已經不再僅僅是從屬的角色,浮法玻璃在滿足福耀汽車玻璃業務需求的同時,實際上已經成為福耀玻璃的第二主營業務。福耀玻璃的錯誤就在于此,公司橫跨了汽車材料和
建筑材料兩個行當,公司實施的已經不再是一體化戰略而是多元化了。
客觀而論,汽車玻璃盡管本質上屬于加工玻璃的范疇,但由于是配套汽車產業,更多地受制于汽車產業的發展,因此,汽車玻璃與受制于房地產業的
建筑玻璃實則屬于兩個產業領域。福耀玻璃由配套的初衷到多元化,其實是背離了一體化的初衷。
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國內汽車玻璃所需原片的供應都不是問題。問題就出在利益的誘惑。浮法玻璃市場近些年來受到國內房地產市場快速發展的牽引,生產能力快速擴張,行業形勢幾起幾落,其中的市場機會有時是很誘人的。福耀玻璃同樣難以抵擋這種誘惑,福耀玻璃其實在利益的誘惑下走得更遠。
建筑的歸建筑,汽車的歸汽車,遵循這樣的一體化思路,既符合社會分工的趨勢,也符合日益產品精細化的要求。
錯誤地理解一體化,或者是以一體化為幌子而實施多元化,其中蘊涵的風險是顯而易見的。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玻璃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