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調高出口退稅率,顯示出國家對輕工行業出口企業“施以援手”的意圖非常明顯。近日又有消息稱國家將出臺扶持外貿企業的政策,包括出口退稅“全退”范圍或將擴大,然而,盡管目前原材料成本環比上升,但眾多企業卻仍不敢隨便上調價格。更嚴重的問題是,出口退稅產生的利潤優惠幾乎全被國內外貿易商拿走了。
據了解,現在不少客戶在進行價格談判的時候,無論企業給出什么價格,對方的第一句話總是國家上調了出口退稅,并借此要求企業降價。專家表示,目前再次上調出口退稅無助于提高我國出口企業的議價能力,出口企業更需要國家對搭建“內銷平臺”的政策支持。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已連續多次提高了7530多種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占出口商品總數的55%以上,但仍有不少企業期待國家繼續上調出口退稅率。一些企業反映,出口退稅仍然是提高競爭力的有力手段,而現有的退稅率不夠“解渴”,希望還能上調。還有企業表示,因為現在外需減少,市場競爭激烈,導致利潤很薄,希望能夠從出口退稅上調中獲得幾個點的微薄利潤。
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出口退稅已逐漸成為企業的“軟”枷鎖,某些企業由于過于依賴這個政策杠桿,已經深套其中。
有關專家指出,上調退稅率雖然是利好消息,但并不利于企業長遠發展。“不能簡單地運用出口退稅手段保外貿增長,而必須引導企業改變過度依賴出口退稅率調整的惰性,從自身調整出發,千方百計尋求機遇,努力實現訂單突破,來轉變出口頹勢。”同時,退稅率上調之后讓一些落后產能又重新浮現。此外,企業通過讓利可以降低產品價格,但是更關鍵的卻是要看是否存在市場需求,如果國際市場需求萎縮了,就是價格再低,也難以獲得很多的出口。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玻璃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