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并購如何變得“更聰明”?
掌握更多的資源是中國礦業的共同志向,金融危機似乎創造了一個實現夢想的良機。近一段時間以來,多家中國礦商排隊向海外礦山出發,但中
鋁在
澳大利亞的敗北,讓全行業來了一次“集體意外”,冗長的談判,數次傳來“佳音”,最后居然一事無成。好在還有五礦與華菱收購成功的幾抹亮色,中國礦商本輪戰役不至于顆粒無收。
中鋁國際化遭巨大挫折
6月11日,中鋁總經理熊維平一臉遺憾地出現在媒體面前。他承認,這是中鋁國際化遭遇的一大挫折,但這種結果不是中鋁自己所能控制的。他披露,在交易的最后關頭,中鋁曾數次讓步,但最終卡在了董事會席位問題上。
按照雙方最初的協議,中鋁在交易成功后將向力拓董事會派出兩名董事,當時力拓方面也認為這個要求并不過分,畢竟這是高達195億美元的“救命稻草”。但當困境慢慢消融,力拓開始“反水”。“董事會席位是我們投資權益的基本保障!痹谛芫S平看來,這也是表示雙方誠意的一個必備條件。“任何公司都有自己的戰略和商業底線,中鋁并不是為了交易而交易!毙芫S平說。
如今,中鋁得到的1.95億美元分手費,可能遠不夠賠給銀行的違約金。另外,中鋁還要支付龐大的投行費用、財務顧問費和律師費等。
五礦最后一刻艱苦過關
并不全是壞消息,向澳大利亞資源進發的征途中,五礦扳回一局,依靠最后一刻靈活的提價策略擊敗兩大潛在對手,13.86億美元成功拿下澳礦商OZ主要資產。
上周四,五礦欣喜若狂地宣布了這一消息。OZ是澳大利亞第三大礦產集團。五礦最早打算全盤收購OZ,該公司正瀕臨破產。不過這一方案被澳大利亞政府否決,困為其中有一處礦山位于軍事禁區。五礦當即修改方案,并快速地提交給OZ的董事會。方案順利地通過政府審批,但是在最后一關的股東大會前,這樁交易也出現了競爭者,為避免再生波折,在OZ股東大會前一天,五礦決定上調報價,由原來的12.06億美元提高至13.86億美元,最終辛苦地贏得了這樁交易。
先于五礦,今年4月,澳大利亞政府“有條件”地批準了湖南華菱鋼鐵入股澳第三大鐵礦石生產商FMG的交易,華菱鋼鐵將由此成為FMG第二大股東,并在董事會中獲得一個席位。而后面還有鞍鋼認購金達必股份在等待通關。
并購折戟提升企業智慧
中鋁的遭遇,讓中國企業們深刻體會到政治風險是海外并購無法逾越的壁壘。
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表示,中鋁這次事件完全是“商業行為”,并表示歡迎來自中國的投資。法新社就此解讀為這是澳大利亞在“安撫”中國。事實上,若不是來自澳大利亞政府“延長90天”的命令,力拓“邊拖、邊談、邊尋找新伙伴”的計策也不會實現。
很多聲音認為,中鋁是最大的輸家,但中鋁高層的一句話引人深思:“我們不是撿垃圾的公司!痹囅耄绻195億美元拿回的只是可憐的持股比例、邊緣的礦產資源、更談不上話語權,又該如何評定這筆交易的得失呢?
科爾尼管理咨詢公司副總裁張天兵指出,力拓毀約讓中鋁喪失了一次千載難逢的收購機會,而如果中國能看出癥結所在,那對以后的收購行動大有裨益,可以“變得更聰明”。原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周世儉表示,中國會繼續推進海外并購,鼓勵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不過中國企業推動海外收購應該更依靠智慧。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型材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