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平湖
玻璃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又多了幾臺進口
設備。據該公司辦公室主任蔣曉明介紹,今年上半年,公司已投入500萬元在生產設備的引進和技術改造上,通過技改提升了產品生產檔次,1至6月公司產值已超1.3億元。
據介紹,平湖玻璃此次引進的新設備主要用于在線檢測和產品裸包,在生產高質量玻璃的過程中可以有效避免
氣泡的產生,而且可以在玻璃運輸中省去原先用來包裹的A型木架,讓玻璃直接上車裝運到達目的地。目前,公司正準備用煤
焦油、液化石油氣作燃料,代替先前使用的重油,這樣一來不僅能提高燃燒效率,還可降低企業生產成本。蔣曉明說,目前每噸重油的市場價在3500元左右,一天的消耗量為80噸,那么燃料成本就達到了28萬元;而換作煤焦油后,按每噸2100元計算, 那么一天85噸的消耗量只需投入17.85萬元,也就是說每天可省下10萬余元的燃料成本。
對于玻璃生產企業來說,生產高質量的產品,除了需要充足的設備硬件作保障外,過硬的技術力量更是不可缺少。自去年9月投產以來,平湖玻璃已有一線技術員工30多人,占員工總數的25%。為增強企業技術力量,在每年的招聘中,公司都會前往安徽理工大學和武漢理工大學,專
門吸收
硅酸鹽專業的技術人才,為企業打響品牌提供扎實的人才保障。
“只有用技術作保證,才能在同行業中生產出高人一等的產品,從而抵擋住金融危機的沖擊。”蔣曉明說,目前,公司二期投資計劃已“出爐”,到明年上半年,公司二期工程每天將生產1000噸玻璃,產量將是目前一期工程的兩倍,每月的產值將達到2000萬元左右。
做精“技術活”,不但要加大硬件設施的投入,人才的培育更是至關重要。平湖玻璃在壓力面前敢于放手“兩手抓”,在硬件和軟件建設上共同發力,達到了預期效果,在危機面前闖出了自己的天地。這給當前我市不少企業實施技改、提升企業技術含量提供了借鑒。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玻璃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