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建筑是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因素。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世界各國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空前重視,我國也將節能減排作為政府的重要工作,當前,中國綠色建筑的發展已經取得積極進展,全面推行“綠色建筑行動”,面臨千載難逢的機遇。
綠色建筑正健康成長
我國綠色建筑發展工作起步于本世紀初,2006年3月建設部發布了我國第一部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引起了世界有關國家的關注。2008年3月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指導下,組織成立了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綠色建筑與節能專業委員會,使我國綠色建筑走上了有序發展的道路。2009年8月,國務院提出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并明確了綠色經濟就是低碳排放的綠色工業、綠色建筑和綠色交通體系。
多年來我國綠色建筑的成長取得積極進展,主要表現在首次將綠色建筑發展工作列入了國家的中長期發展規劃;自2005年起,每年召開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環保部、工信部和財政部聯合主辦的綠色建筑國際大會;已開展了兩屆綠色建筑創新獎的評選,現正修改評選準則,醞釀明年繼續第三屆綠色建筑創新獎的評選工作;逐步形成綠色建筑的產業鏈,保溫隔熱材料、可再生能源的相關設備、節能電梯、遮陽裝置等與綠色建筑有關的產品、設備應運而生;用工程來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在全國范圍內已有近百余項工程獲得標識認證,又實施了雙百工程(100項綠色建筑示范工程,100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這些活動的推廣,積極促進了科研與設計的發展;開始引起企業界的關注,一流的房地產開發商紛紛提出打造綠色品牌的口號,把綠色建筑的相關技術作為企業的核心技術;綠色建筑的發展網絡正在逐步形成,相繼在浙江、福建、江蘇、天津、上海等15個省市成立了綠色建筑機構;為了研發綠色建筑的前沿課題,組織了科研、高校、設計、企業等單位成立了14個學組,積極攻關,爭取立足世界先進水平的地位,具備了蓄勢待發的局面;廣泛參加綠色建筑的國際活動,積極宣傳中國政府在這方面所作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已和我國相關機構簽署協議、備忘錄等文件。
總之,綠色建筑在我國起步時間不長,發展很快,在國際上處于不落后的地位,在國內節能減排的新形勢新要求下,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性,發展綠色建筑面臨極好的機遇。
綠色建筑發展遭遇路障
綠色建筑的核心是“四節(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一環保”。目前在綠色建筑發展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般認為發展綠色建筑將會加大建筑造價成本。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反復強調,實施綠色建筑選用的是適用技術和常規產品而不是高技術產品的堆砌,例如建筑朝向、體型系數、窗墻比這些被動設計技術與建筑節能休戚相關又不增加投入的適用技術。從早期投入較大,到目前成本增量控制在5%~10%范圍內,與世界范圍內相比是同步的,也能符合當前的國情。
不加區別、不分地區、不分情況地泛論綠色建筑發展。因地制宜是實施綠色建筑的靈魂,我國疆土遼闊,單是建筑氣候就劃分為嚴寒地區、寒冷地區、夏熱冬冷地區、夏熱冬暖地區和溫和地區五個氣候帶,開展綠色建筑強調因地制宜是十分必要的,氣候、環境、資源、經濟、文化五要素是發展綠色建筑必須考慮的重要條件。目前各地區正在結合本土的具體情況,針對性地編制出臺地方標準,開展符合當地情況的科學研究和工程應用,避免了千城一面的現象。
支撐綠色建筑發展工作的配套政策、法規相對滯后。配套政策法規是實施綠色建筑的強大支撐。先進發達國家在推行綠色建筑時政府都配之以系列政策法規來支撐此項工作的開展。美國是全球推行綠色建筑最好的國家,其標準、推行手段、工程數量都被公認是最先進的。我國與之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
低碳綠色理念的樹立是實施綠色建筑的重要方面。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態勢是東部強于西部、南方強于北方。不少地方領導及廣大民眾尚不能將低碳綠色理念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綠色建筑標識評定工作、培訓工作相對困難。目前除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屬兩個機構開展了這一方面工作外,只有上海、江蘇、浙江、廣西、新疆等少數幾個省區進行了標識評定和培訓工作。
綠色建筑是時代之需
發展綠色建筑,最大限度地節能、節地、節水、節材,減少污染,保護環境,改善居住舒適性、健康性和安全性,不僅是轉變建筑業發展方式和城鄉建設模式的重大問題,也直接關系群眾的切身利益和國家的長遠利益。
目前我國正處于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時期,發展綠色建筑面臨極好的機遇。我們應抓住機遇,從規劃、設計、技術、標準、法規等方面全面推進“綠色建筑行動”,千萬不能喪失機遇。從發展趨勢看,我國的建筑能耗占全國總能耗的比重還將上升。為指導進一步的“綠色建筑行動”,建議將綠色建筑發展工作列入國家“十二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在總結他國經驗的基礎上,也要針對中國國情,制定發展綠色建筑的系列配套政策。在綠色建筑領域設立多個抓手和優惠獎勵政策。特別是在政府作為實施主體的保障性住房建設中,大力推行綠色建筑。
中國的城鎮化應該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新型道路。綠色建筑行動不僅針對新建建筑,還要對400億平方米存量建筑進行綠色改造,會涉及金融、民生、環保、技術一系列問題,建議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有目標有計劃地開展此項工作研究。
在借鑒國際經驗、積極發展中國綠色建筑標準與評估體系的同時,我們還要注意國內某些政府項目、商業項目和住宅項目的開發商不顧國情特點,盲目追捧一些過于商業化的西方國家綠色建筑標識的不良勢頭,警惕部分國外綠色建筑標準標識體系進入我國市場后潛在的產品銷售、消費理念灌輸等問題。【完】
更多新聞:
2010-2011中國幕墻網年度大型讀者調查活動
關注鋼框架玻璃幕墻“給力”建筑節能
2020年中國建筑節能保溫市場份額將達5萬億元
亞洲規模最大鋁板帶在肇慶投產
防火門用門底縫隙自動密封條
與【綠色建筑】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綠色建筑”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