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 12月06日消息 】“十二五”規劃跨越
2011年至2015年。未來的“十二五”將是“中國制造”實現產業轉型和跨越提升的關鍵時期,各行業需要未雨綢繆,科學地制定未來五年的發展戰略和實施規劃。
玻璃 纖維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經歷了多輪意見征求,目前已結束細節的完善,即將正式公布。
一、指導思想定位,發展戰略布局
戰略是行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石,清晰而科學的發展戰略能確保行業的發展方向。回看歷史,每一個五年規劃,都是面向未來一個階段所作出的戰略性部署。歷史階段不同,發展起點不同,決定了每一個五年規劃的差異性。今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在“十一五”基礎上布局“十二五”,我國玻纖行業面臨嚴峻挑戰,責任重大。無疑,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的迅猛飛躍,我國
玻璃纖維工業有了長足的進步,中國已成為世界玻璃纖維第一生產大國,在世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玻纖產業的發展面臨一系列深層的問題,發展模式正在受到挑戰,這也是無法回避的現實。
玻璃纖維行業“十二五”的戰略布局,正是建立在這樣的現實基礎之上。而這個時期,恰是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其重要性毋庸置疑!笆濉钡拈_局好不好,運行過程是不是順利,關系到整個行業的未來。
鑒于此,玻纖“十二五”的戰略規劃,直面行業最核心的難題,確定未來一段時間最重要的戰略性任務:全行業進行結構大調整,從以發展池窯為中心轉移到完善池窯技術、重點發展玻纖制品加工業為主的方向上來;深化制品加工,大力開發產品應用領域,延伸產業鏈;強化自主創新能力,繼續提高技術、工藝、裝備水平,瞄準國際玻纖高端產品;實施走出去戰略;全面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綜合競爭力,力求全行業實現科學可持續發展。
二、研判全球經濟形勢,總結以往發展經驗
經濟全球化繼續深入發展和科技進步,將繼續推動世界經濟增長。
新能源、
節能環保等綠色產業有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前三季度國民經濟主要指標數據統計顯示,國民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經濟向好的勢頭進一步鞏固,工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消費、投資、進出口三大需求也保持較快增長。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經濟增長動力依然強勁。
從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玻璃纖維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發展壯大,迄今已走過了60年風雨。實事求是、客觀地評價中國玻纖工業數十年的歷程,科學地總結產業發展中的經驗教訓,對行業今后的持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國玻璃纖維工業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1958~1978年,新中國初建,百廢待興,外受封鎖,科技落后,人才缺乏,各方面條件很差,玻璃纖維工業因國防和軍工需求應運而生,是艱苦創業的20年;1978~1990年,改革開放初期,逐步開始對國外玻纖工業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和分析,引進了完整、高水平的池窯
生產線,認真學習國外先進經驗,開始了艱辛的消化吸收和科技攻關,是摸索發展的10年;1990年至今,在國家產業政策引導下,依靠自主創新,不斷追求技術進步,實現了從
坩堝拉絲到池窯拉絲的戰略轉移,已具備設計、建設國際水平池窯拉絲生產線能力,實現了有中國特色的自主知識產權的成套技術與裝備國產化,玻纖生產總量和出口迅猛崛起,中國的玻璃纖維工業進入了明確方向后的快速發展期。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指導思想和政策導向,也產生了不同的效果。
主要經驗:
(1)重視人才,重視科研,專業配套,組織專項技術攻關,為國家重點建設服務,打好基礎
發展初期,國家部委重視玻璃纖維工業的重要性,重視專家和人才的作用,組團出國考察,學習當時蘇聯的生產技術和經驗。后又成立了專
門的科研院所,集聚了大批高水平技術人才,科研人員和試驗
設備配套齊全,在當時西方國家對我國實行技術封鎖的艱難環境下,攻關克難,為國家“八五”、“九五”科技攻關項目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條件,更為行業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消化吸收,學習國外先進經驗;仿創結合,引進國外先進技術
國門打開以后,為了盡快改變我國玻纖工業落后面貌,追趕國外先進水平,我們引進了國外完整的生產線,經過艱苦的消化吸收和攻關,在逐步掌握設計、制造、使用關鍵技術的基礎上,從全盤引進到仿創結合,再到自主創新,具備了自行設計建設國際水平的池窯拉絲生產線的能力,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3)依靠技術進步,自主創新,推廣池窯拉絲先進技術
我國玻纖工業發展始終貫穿著技術進步、自主創新這一主線,通過自主攻關、引進、消化吸收、集成再創新這樣的發展模式,無堿玻纖池窯拉絲技術已達國際水平,純氧燃燒、在線短切、電助熔、總線控制和物流輸送線等技術已實現。
(4)政策引導與市場競爭相結合,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相結合
在國家產業政策的宏觀調控下,玻璃纖維行業由企業數量多、規模小、過于分散的局面,發生了根本的轉變,部分大中型企業通過資本擴張、資產重組、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等,擴大了企業規模。提高了市場競爭力,中小企業經過體制改革和轉變經營機制,加入了專業化的玻璃纖維制品
深加工大軍,形成了中國玻璃纖維工業國有控股企業占主導、民營企業有力支撐的合理格局:巨石、重慶國際、泰山玻纖三大家企業三足鼎立,陜西華特等中型企業迎頭趕上,市場競爭機制的引入和完善為中國玻璃纖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完】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玻璃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