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国产-人人看人人看人做人人模-野花日本大全免费观看6高清版-在线a电影|www.gdjiasi.com

您的位置: 中國幕墻網 > 節能專區 > 新聞正文
 

歐洲綠色節能建筑分析 引中國節能建筑思考

來源:中國節能住宅網  作者:*  日期:2010-3-22
頁面功能 [字體: ] [ 打印 ] [ 投稿 ] [ 評論 ] [ 轉發 ] [ 啄木鳥 ]
 
  在歐洲節能與綠色建筑的發展并行不悖、融為一體。在當前全球應對氣候變暖的行動中,這些發達國家從各個方面推進綠色環保、節能減排的工作。在書店里有專門開設的可持續發展、綠色建筑專柜等。
關鍵詞:節能建筑
 
  英國《可持續住宅規范》是由英國環境、食品及農村事務部(DEFRA)、工商部(DTI)等機構于2007年4月建立的官方評價體系,該國家標準是基于BREEAM/EcoHomes(生態住宅規范)評價標準的基礎上制定的,分為兩個評價程序,即設計階段和竣工后評估階段。設計階段基于設計圖紙及規范等,最終評估和認證在竣工后進行,對設計階段進行回顧,確認符合規范要求,包括現場記錄及現場檢查。在英格蘭,該規范替代EcoHomes對新建住宅進行評估。從2008年5月1日起,英格蘭所有新建住宅必須實行強制評估,該項工作納入政府管理范疇。  
  該評價規范中包含9類指標。根據各項得分的總和,給出被評估建筑的總得分,同時用1到6星級標示出評估結果。6級代表最高性能評級,1級也要滿足基本的標準。  
  可持續建筑的評估標識  
  對可持續建筑的評估體系主要是HQE(高品質環境質量建筑)的評估體系,它是一個整體提高環境與建筑質量的評估體系。第三級NF標準的HQE評估由CSTB集團的子公司實施。HQE的認證適用于所有的新建和既有居住建筑以及工業和第三產業的建筑,同時適用于道路和高速公路。  
  HQE評估的建筑必須要達到四個領域共14個目標。  
  截止到2009年10月份共有380棟建筑獲得了NF第三級建筑HQE的標識。  
  可持續建筑聯盟(SustainableBuildingAlliance)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和跨國貿易的增加,氣候變化已經沒有國界。與此同時,在市場和公共政策的影響下,各種環境質量評價體系也有了協調統一的發展趨勢,人們越來越需要一套對建筑和城市進行環境性能評估的“國際化”標準。  
  目前許多國家都建立了綠色建筑或可持續發展建筑的評價體系,如法國的“高環境質量”(HQE)評估體系,美國的LEED,英國的BREEAM,日本的CASEBEE等,但這些評價標準有局限性,即只考慮了各自國家的特點而沒有考慮適用于幾個國家,各個評價體系之間不能對比和互認。這種現狀對于希望在全球開發項目、建筑全球標準的企業是非常不利的,因為選擇任何一個地方標準都可能導致在本土外的建筑性能降低,預期目標無法實現,從而導致成本增加。  
  歐盟的一些國家,法國、英國、德國等國家于2008年倡議并成立了可持續建筑聯盟(SustainableBuildingAlliance)。可持續建筑聯盟是像星空聯盟“StarAlliance”一樣的科學技術網絡系統。旨在為參與的組織定義和共享一套共同的核心評價指標,這套包含關鍵指標的系統是從共同原則出發而適應地方的機制,即在關鍵問題上推行共同標準,提供透明的建筑評價標準,同時也承認地區與國家之間的差異需要在這些系統中體現出來。該系統的核心指標體系由6個指標組成:溫室氣體、能源、水資源、廢物、空氣質量和經濟效益,是由英國建筑科學研究院(BRE)、法國建筑科學技術中心(CSTB)、德國可持續建筑理事會(DGNB)、巴西FCAV、芬蘭國家技術研究中心(VTT)和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院(NIST)共同制定。聯盟還打算將這套核心指標體系遞交給聯合國環境署-可持續建筑理事會(UNEP-SBCI),獲得他們的支持和認可。“可持續建筑聯盟”的目標歸納為以下幾點:為建筑業創造可持續環境提供更多的確定性標準;建立任何建筑評估系統都必須覆蓋的一套關鍵性指標,不同國家的使用者能找到方法的共同點,同時又符合國內相關標準而不必尋求一個單獨的系統;為建筑業提供一致的有共同標準的可持續評估辦法,使用同一語言并加強信息交流;開發具有挑戰性且市場能承受的評估系統并注意成員國間的差異;加強可持續評估辦法效益的理論研究和實際案例研究;共同確定和資助相關研究項目和開發項目以推動環境評估和建筑認證的發展。在建筑業和可持續發展領域加強研究成果的共享和交流。  
瑞士建筑領域政策及行動  
  11月24日,考察團訪問了瑞士聯邦理工大學(ETH),大學可持續建筑中心主任HolgerWallbaum教授介紹了瑞士建筑領域的政策及行動、大學的研究狀況及校園的可持續建設等,并帶領參觀了信息技術大樓,其中重點介紹了瑞士兩千瓦社會的目標。  
  “兩千瓦社會”  
  “兩千瓦社會”(2000WattSociety)是由瑞士聯邦理工大學于1998年底提出的一個設想,即到2050年,發達國家在不降低生活質量的條件下,將人均化石動力燃料(即煤、石油、天然氣)消耗降至2000瓦,即17500kWh/人.年,人均CO2排放量為2噸/每人。按照他們的計算,人均2000瓦是目前世界能源消耗的平均水平。當今世界最浪費能源的國家是美國、加拿大,人均能源使用率約為12000瓦,西歐國家大部分在6000瓦左右,中國約為1500瓦,印度約為1000瓦,而孟加拉國只有300瓦。“兩千瓦社會”這一設想意味著發達國家的化石動力燃料消耗要在未來50年內減少一半。瑞士10位科學家綜合建筑、交通、動力、垃圾處理等各方面的節能技術,論證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技術上的可行性。2002年,瑞士聯邦政府將“兩千瓦社會”作為可持續戰略的遠景目標。  
  隨著城市化及都市化的發展,預計在2050年,超過75%%的人口會居住在城市里。對能源的需求和對自然資源的依賴會越來越大,造成能源和資源供應的緊張。因此控制能源消耗,實現兩千瓦社會的目標必須要考慮兩個問題:  
  (1)需不需要建造很多的新建筑?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由于發展進程不一樣面臨的問題和答案不一樣。發達國家可能并不需要建造很多的新建筑,一些地區,中心城市的人口在不斷上升,但其他一些城市的人口在下降,因此在規劃新建建筑量時不能一概而論,要考慮在哪里建更合適。但是不可能有一個固定的方法來解決所有問題,也不能簡單地通過不再新建建筑來達到兩千瓦社會的目標。要考慮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比例的合理組合。  
  (2)應該怎樣建造新建筑?  
  瑞士目前有43.1%%的建筑為混凝土建筑,今后大部分建筑也將是混凝土建筑。在混凝土建筑70~80年的生命周期內,有3%~13%能源消耗在建造上,70%~80%的能源則消耗在建筑運行中。木材是公認的環保建材,但是用木結構建筑全部代替混凝土建筑也有很多問題。這些問題與其說是能源問題,不如說是資源問題,可供使用的自然資源正在變得越來越少。因此,最好的方式是充分利用已有的建筑,研究解決舊物利用的障礙,推動舊物的重新利用。  
  ETH科學城—可持續校園的建設  
  瑞士聯邦理工大學在可持續建筑領域已有25~35年的研究歷史,對可持續建筑的研究不僅限于理論,還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新校區—ETH科學城(ScienceCity)的建設中,把校園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在所有的學院建設中推廣這一理念。不僅在建筑系中應用和教授可持續發展理念,還按照瑞士可持續建筑標準(Min鄄ergieStandard)將校園建設成清潔和可持續校園。ETH科學城的目標是成為可持續發展研究的開放式公共平臺,為科學研究提供一流的科學設施,讓校園成為科學、經濟和社會公眾的結合點,通過公眾集會活動讓大眾了解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與實踐。  
  科學城采用的能源技術包括樓宇間的熱能循環系統,使用地下儲能系統,從地下抽取熱能/冷量供給各類建筑,地下200m深處低能存儲系統剛建成一個,今后4~5年還將建成4~5個,這些地下系統聯接全部建筑。同時,將機房等散熱量大的建筑中散發的熱量通過這些系統傳輸給需要供熱的建筑,實現校園整體能源的協調利用。  
  考察團開會和參觀的信息技術大樓是接近零能耗的新建筑,2005年動工,2006年竣工,2008年開始運營并獲得評價標識。該建筑總投資6500萬瑞士法郎,其中政府資助3000萬,私人贊助2300萬,其它設備和材料供應商通過設備折價贊助。該樓采用多項節能技術,如:保溫、自然通風、削減照明強度、減少廢棄物污染、利用其它建筑產生的余熱等。充分利用人和設備產生的熱量,例如,化學樓需要更多的制冷,因此可以利用化學樓制冷產生的熱量來給學生公寓供熱;就近取材,外立面使用羅馬的天然石材板做遮陽,外窗采用三玻Low-E窗,陽臺遮陽板寬度根據各方位陽光輻照角不同略有不同;采暖進風口在門入口內側地下,實現門開采暖即停,平均20%%換氣量。燈光可通過大樓控制系統控制,空氣的熱回收率達到85%;樓內開放空間采用統一安裝的感應裝置控制照明;墻體采用內保溫,內保溫體系能夠反復拆卸并重復利用。由于大樓氣密性做得極好,整個大樓很少需要輔助供熱,主要利用建筑內的人和設備運轉產生的熱量滿足熱負荷需求,其它補充熱量最多只需20%%。學校還對既有非節能建筑進行改造,通過改造,減少了70%%的供暖能耗。  
  蘇黎世Triemli醫院  
  11月24日,代表團參觀了蘇黎世Triemli醫院。醫院按照mini-eco-P即最嚴格的生態標準建造,擁有530個床位,2300名員工,每年急救病人4萬人,每年接待門診病人8萬人。2003年醫院制定戰略發展規劃,改擴建1994年完成住院大樓。在制定總體空間布局方案時,保留更多的靈活性以適應未來變化。現在醫院人均消耗能量降低2/3,從6000瓦降至2000瓦,即全球平均水平。該醫院不同于其它醫院建筑的特點:  
  工廠預制整體式衛生間;病房內部裝修使用暖色調,如家庭般溫馨舒適;病房天花板采用2.5cm厚黏土質材料涂貼,可以吸收水分并緩慢釋放出來,調節室內干濕度和保溫隔熱,泥質材料中埋設了采暖制冷管線;進風口在內墻肋角處,夏季冷氣從底部上升經人體加熱后提升至洗手間天花板處排出;注重衛生條件,每個手術室安裝新風系統,集中控制,在瑞士法律規定通風換熱回收余熱率不低于70%%,通風管道要采取保溫措施;盡量使用自然光線,只有17%%的人工照明,冬天陽光射入房間,夏天避免直射,三層玻璃,透光好,玻璃人性化雕花,單面透視,保證病房的私密性;生活熱水等利用地熱,12~15℃,通過地埋貯藏能量系統,地下取水深度3000米,水溫達90℃,實現熱源聯網。除醫院自用以外,還能為附近居民供暖4~5個月。  
  建材產品與建筑構件認證與標識  
  建筑產品和系統認證標識
  歐盟對建筑產品和系統的評估和認證分為強制性認證和自愿認證兩種方式。在歐盟市場“CE”標志屬強制性認證標志,沒有CE標志的,不得上市銷售。不論是歐盟內部企業生產的產品,還是其他國家生產的產品,要想在歐盟市場上自由流通,就必須加貼“CE”標志,以表明產品符合歐盟《技術協調與標準化新方法》指令的基本要求。這是歐盟法律對產品提出的一種強制性要求。“CE”標志是一種安全認證標志,CE認證只是證實該產品已通過了相應的合格評定程序和/或制造商的合格聲明,獲得CE的產品只是表明其達到了基本安全、健康要求,而不是一般質量要求。凡是貼有“CE”標志的產品就可在歐盟各成員國內銷售,無須符合每個成員國的要求,從而實現了商品在歐盟成員國范圍內的自由流通。已加貼CE標志進入市場的產品,發現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要責令從市場收回,持續違反指令有關CE標志規定的,將被限制或禁止進入歐盟市場或被迫退出市場。CE認證制度中對建筑產品的認證必須符合其《建筑產品指令》(CPD)的規定。  

上一頁1234下一頁

門窗幕墻第一手資訊! 上中國幕墻網 news.www.gdjiasi.com 手機訪問地址 3g.www.gdjiasi.com
上一篇:推進鋼結構住宅 促進節能減排
下一篇:低碳生活不是“回歸原始”而是綠色能源與技術的應用    
【回到頂部】
 
 
  為了廣泛征集行業新的研究成果,活躍學術氣氛,充分發揮專家學者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鋁門窗幕墻委員會每年年會期間,都會...
[正文][評論]
 
 
 
 

中國幕墻網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 本網站所有文章版權,歸中國幕墻網和作者所共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轉載要求: 轉載的圖片或者文件,鏈接請不要盜鏈到本站,且不準打上各自站點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本站水印。

隱私條款: 除非特別聲明,否則文章所體現的任何觀點并不代表中國幕墻網。
本站轉載或引用文章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將其刪除!

月精彩評論集錦
知識百科
月熱點新聞推薦
月企業關注度排名
月產品人氣值排名
客服電話:400-60-54100  傳真:0832-2201099 銷售值班電話:15023154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