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8月13日消息】在近日舉行的第九屆“創新風暴”系列活動之“創新地產低碳峰會”論壇上,山東金晶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葛風忠關于玻璃自爆率的介紹引起現場一片嘩然,不少專家現場表示了對玻璃幕墻安全性的擔憂。
無獨有偶,在廣東科學館日前舉辦的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費維揚指出:“如今新建辦公樓能耗一般比老建筑高10倍以上”,并將矛頭直接指向了玻璃幕墻。
安全與節能,正是玻璃幕墻自上世紀80年代在我國興起以來長期被質疑的兩個重大因素。
但是,近年來,許多城市都涌現出了一大批超高層建筑,這些建筑出于彰顯城市形象、體現建筑形態美感、減輕墻體重量等原因,紛紛采用了玻璃幕墻的設計。由于玻璃幕墻外觀華麗,且具有透光、視野開闊等特點,恰如當代集團副總裁陳音所言:“從市場的角度講,無論是高級住宅還是寫字樓都需要”。
但是,曾經制約玻璃幕墻行業發展的幾大瓶頸,如今是否已取得突破?玻璃幕墻是否將迎來全新的發展?
能耗與安全兩大瓶頸
在玻璃幕墻帶來的諸多問題中,首當其沖的便是能耗問題。“冬天暖氣開得再大都覺得冷,夏天空調開到最低都覺得熱”,曾任北京鋒尚總工程師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專家委員會委員史勇在電話中對筆者表示:“現在多數玻璃幕墻還在使用簡單的雙層中空玻璃,導致受外界氣溫環境的影響較大”。有研究表明,玻璃幕墻的熱損失是典型的砌體填充墻的10倍以上。“遠看是美觀大方的玻璃幕墻寫字樓,而實際上,在里面工作的人們并不舒適”。史勇說道。
而另一個常被提及的問題是玻璃幕墻帶來的“光污染”。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江勇告訴筆者:“光污染是由玻璃幕墻的高反射率造成的。事實上,早期的玻璃幕墻追求的正是這種高反射率,建筑師希望借此達到反映藍天白云、湖光山色的效果”。然而,這種高反射率如果發生在鬧市區或交通十字路口,就會影響人們的視力,干擾汽車司機的視線,形成嚴重的潛在危害。
玻璃幕墻自爆事件所帶來的安全問題也備受關注。原北京市建委總工程師林壽在接受筆者采訪時,也多次無奈地提及“玻璃雨”現象:“西單大悅城的玻璃幕墻前后大概自爆了200多塊,首都博物館大概也有30多塊發生爆裂……”
事實上,按照有關規定,玻璃幕墻使用的必須是鋼化玻璃,雖然這種經過特殊處理的玻璃,自爆后不會大塊脫落而是形成顆粒狀,但自爆的危害依然很大。“從首都博物館玻璃自爆時的監控錄像來看,碎裂的玻璃顆粒就像下雨一樣從天而降,經過22米高空的自由落體,將樓下的一個鋼化玻璃桌面砸得粉碎。其破壞力可見一斑”。林壽回憶道。
從上世紀80年代北京長城飯店第一片玻璃幕墻的使用至今,玻璃幕墻在我國已有20余年的發展歷史。但長期以來,能耗與安全問題卻成為了制約行業發展的重大瓶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