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普通家庭的家用電器功率在2000瓦左右,如果在幾個窗戶上安裝上近20平米的“會發電的
玻璃”,那么這些家用電器就可以“靠天吃飯”。用射進窗戶的陽光“打開”電視機、電冰箱、電腦,作為
太陽能利用技術研究起步較早的云南,具備了實現上述“現代節能生活”的可能。
云南在太陽能利用技術上又實現了新的突破。近期,由國家科技部、云南省科技廳和昆明市生產力促進中心支持研發的“液體膠透明
光伏組件”已經通過了重要的
耐候性試驗,多項指標均達到乃至優于國際水平。在通過國內和國際認證后,有望實現批量生產。
起步:研發緊跟世界步伐
在昆明出口加工區1號標準廠房五樓,一個
太陽能電池及其組件的潔凈生產車間正在籌備當中。這是在昆明科技創新園經過5年“孵化”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云南卓業能源有限公司“畢業”后的新廠房。
在車間一旁的會議室,兩片鑲嵌有黑色方塊的玻璃斜靠在墻邊。因為與身旁一排純黑的
太陽能電池板在“外貌”上風格迥異,這兩塊極富現代感的“玻璃”顯得尤其顯眼。事實上,它們的卻是這個太陽能電池板家族中的“新生代”,并且有一個繞口的學名液體膠透明
光伏組件。
2004年,在云南太陽能
光伏產業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針對該領域的技術研發并沒有放慢腳步。那一年,云南師范大學太陽能研究所、云南卓業能源有限公司、昆明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集合了一批太陽能技術研究的專家,緊跟世界步伐,開始了對透明光伏組件的研究。“在技術層面,我們的起步并不比歐洲光伏強國晚。”云南師范大學教授、全國太陽光伏
能源系統標準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
可再生能源學會常務理事、卓業能源經理劉祖明說。
成果:“吸”光發電的新型
建材
在長達5年的研發中,最大的難點在于如何將太陽電池板固定在玻璃當中,而不降低透過率、不輕易脫落。“我們嘗試過用常規膜封裝,但效果并不好。”劉祖明說。于是,這支專家團隊開始嘗試研發新的“
粘合劑”液體封裝膠。
經過成百上千次實驗和三代產品的技術改進,液體封裝膠的多項性能不斷提高。比如,早期的膠在高溫試驗中發生了較嚴重的黃變(這將影響透光效果),經過多次改進后的膠在85℃高溫、-40℃低溫環境下沒有可察覺的黃變;早期的膠
耐水性較差,而現改進后的膠在3個月連續浸泡下仍不會脫落,達到國際光伏組件標準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與進口膠相比,液體封裝膠在短波長范圍透過率更高。專家們通過紫外輻射固化技術將
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封裝在玻璃上,制造出的
晶體硅透明建筑光伏組件在耐壓性、絕緣性等各項指標上均高于國家標準,可作為常規屋頂或
幕墻玻璃使用。“這樣一來,液體膠透明光伏組件就可以作為新型
建筑材料,廣泛應用于建筑當中。”劉祖明說。
應用:有望實現量產
劉祖明介紹,太陽能作為低密度能源,需要較大的安裝面積才能規模發電,在沙漠中應用雖然沒有土地的制約,但遠距離送電不僅帶來更高的成本,還伴隨較大的線損。
最接近用戶的應用就是與建筑相結合的光伏建材。今年,國內已有
高層建筑應用了透明光伏組件,說明這一太陽能利用形式已開始被國內接受。而從技術層面,采用液體膠封裝的透明光伏組件作為國家科技部重點攻關項目,已經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
得益于技術優越性,在同等性能下,液體膠透明光伏組件的成本要比歐洲國家的低。所以,該組件在通過國內和國際相關認證后,有望實現量產。
而從外部環境來看,今年以來,受債務危機影響,歐洲主要市場下調
光伏發電補貼,造成90%市場在外的中國光伏產業量價縮水。有消息稱,今年前三季度,中國10家在美上市的光伏企業有8家凈利虧損,國內已經有約50家光伏企業倒閉。對此,劉祖明并不擔心新產品的市場。他認為,一方面,國內
光伏產品在過去幾年增長太快,此次震蕩是國內光伏企業的一次大洗牌,有利于產品價格回落到正常水平,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另一方面,在昆明經開區,自“國家光電子材料及產品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建立以來,對光電子產業的扶持力度不斷增大,隨著產業配套的日趨完善,企業將取得較快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