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引領中國之窗成長訪談
主持人李莉邀請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副秘書長、鋁
門窗幕墻委員會主任黃圻先生,香港泰諾風保泰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積剛先生一起共同主持“科技引領中國之窗成長訪談”。受邀的是清華大學教授李少甫、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鋁門窗幕墻委員會專家組專家崔永峰、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趙西安、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鋁門窗幕墻委員會專家組專家姜成愛四位專家。

清華大學李少甫教授發言
我覺得
建筑幕墻作為建筑物的外圍結構,有很多的功能,因此建筑幕墻涉及到許多門類、眾多學科綜合應用的工程科學技術。我們國家經過30年的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目前已經發展到有相當一批企業在這一領域的技術應用方面,已經達到了世界的先進水平。其中,有些企業對有些方面屬于世界領先水平,但是我要補充一句,我們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基礎研究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趙西安發言
我們的行業已經走過了30年的歷程,30年河東,30年河西,30年前中國幕墻看外國,30年后世界幕墻看中國。
第一我們的幕墻規模是及其龐大的,世界最高的迪拜塔,是中國人安裝制造的,我們建成了廣州塔,而且還要建成6個中心我們的北京機場、深圳機場等都超過了20萬平米的面,這第一個特點是大。
第二個特點是幕墻的形式多樣,變化多,各種各樣的幕墻使大家看得眼花繚亂。
第三個特點是新的
幕墻材料已經在幕墻中廣泛使用,除了常規的
玻璃、花崗巖等,各種各樣的材料都已經開始使用,比如水立方的材料,上海南站的材料都是新型的。
第四,新的幕墻體系已經在我們這開始使用了,
雙層通風幕墻、
光電幕墻,這次
世博會主題館的幕墻光電幕墻是世界單體建筑最大。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鋁門窗幕墻委員會專家組專家姜成愛發言
最早的時候是50年代,
鋁型材的真正發展到了80年代初,航空行業、軍工業也在用,因為航空工業要與鋁打交道,有了資源和技術的優勢,所以以沈陽的一家公司為代表的航空企業研發、制造鋁型材,這些企業,有很多的機場都是做早期的鋁門窗發展企業。另外,我們國家真正做鋁窗,首先是我們的建筑口碑,上海有工廠,廣州有鋼鋁門窗廠,東北也有加工廠,這些廠是當時做門窗和幕墻比較大的。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鋁門窗幕墻委員會專家組專家崔永峰發言
我們辦學習班的時候,大概是鋁門窗幕墻行業的不同的人,隨著國家的發展,中國真也要提高生活水平,就有些企業開始搞技術,把國外的窗拿回來進行解剖,然后進行學習。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大家都要用,要用就有市場,有市場就要生產,一看有幾家生產利潤率還挺高,誰不想創造財富?所以就都想生產,但是要生產要有技術,所以就需要有技術,需要技術就需要老師。當時也沒有地方學習,沒有教材。人家企業搞成功了,但是非常艱辛,人家靠這個艱辛占領市場,不可能來教你,這是市場競爭的正常情況,大家要理解。這個東西大家都要學,但是學這個非常難,而且當時的知識非常匱乏,不是像現在這樣的高大幕墻,就門窗。可以這么說,一個單位里做門窗的技術,不是誰都可以做的。
很多企業的圖紙都是編了號的,不能丟了。都是本單位的,都不允許別人到工地上去看設備,所以要學技術,大家也有渴望要學技術。我們有專家雖然不是協會的人,但是他對這個特別關心,他指導這個協會,他發起這些培訓班,但是后來沒有人講我記得有一次咱們辦了一個大講堂,前面一個大學老師,后來他們也不懂,最后咱們鄭主任就把人派去講課了。后來黎明公司就現了一個教材,然后又給黎明下了任務,要給大家辦學,最后就黎明當老師,所有人都在全國輪班,這個人也不是特別懂技術。
相關鏈接:
搶先體驗!【直播】行業大型紀錄片 ——通向中國之窗
通向中國之窗 ——紀錄片發布會暨泰諾風行業聯誼會
通向中國之窗 ——紀錄片首發剪彩儀式
通向紀錄片首映發布會現場領導致辭
通向中國之窗紀錄片首映發布會 中國之窗世界精彩訪談
通向中國之窗紀錄片首映發布會 中國標準與世界同步訪談
通向中國之窗紀錄片首映發布會 協三十年歷程三十載榮耀
通向中國之窗紀錄片首映發布會 紀錄片創作緣起訪談
通向中國之窗紀錄片首映發布會 科技引領中國之窗成長
通向中國之窗紀錄片首映發布會 艱辛創業見證鋁門窗創業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