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
玻璃發霉是
玻璃行業的行業性難題,每年的春夏季,由于高溫高濕的天氣特征,導致玻璃的發霉進入高峰期,因此,如何做好玻璃的防霉工作已經成為許多
玻璃企業的首要任務。
玻璃發霉的原因: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玻璃,多以
石英砂(SiO2)、
純堿(Na2CO3)、
石灰石(CaCO3)、
長石為主要原料制成,其中SiO2(含量72%左右)、Na2O(含量15%左右)和CaO(含量9%左右),所以稱為
鈉鈣玻璃,由于其成本低廉而得到廣泛應用。
據研究,鈉鈣玻璃在
退火過程中,堿離子會向玻璃表面移動,使得在玻璃表面上容易進行離子交換;比如說表面上的玻璃態的Sio2可以被
水解。
因此,當鈉鈣玻璃存放潮濕環境中時,水或潮氣會從吸附在玻璃表面,漸漸地向玻璃內擴散,當表面層中的可溶性
硅酸鈉(Na2SiO3)被水解后,再接觸到由水(H2O)與二
氧化碳(CO2)形成的碳酸(H2CO3),就會產生酸性比碳酸還弱的原硅酸(H4SiO4),如果飽和的原硅酸(H4SiO4)溶液長期放置,就會有無定形的二氧化硅(SiO2)沉淀,色狀為乳白色,以膠態粒子、沉淀物或
凝膠出現。
玻璃發霉一般分五個階段: 1.最初,水或潮氣吸附在玻璃表面。
2.隨后,水或潮氣向玻璃內擴散。
3.表面層中的可溶性
硅酸鹽被水解和破壞。首先是硅酸鈉和硅酸鉀等被水解和破壞。形成的苛性鈉(NaOH)并分離出SiO2。
4.分離出來的SiO2生成硅氧凝膠,在玻璃表面形成保護性
薄膜,它阻止了進一步的侵蝕作用。
5.水解形成的苛性鈉,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鈉,聚集在玻璃表面,構成表面膜中的可溶性鹽。由于它的強吸濕性,吸收水分而潮解,最后形成堿液小滴。當周圍的溫度、濕度改變時,這些小滴的濃度也隨之變化。如果濃縮的堿液小滴和玻璃長期接觸時,凝膠狀硅氧薄膜可在其中部分地被溶解,而使玻璃表面發生嚴重的局部侵蝕,形成斑點。這是鈉離子從玻璃本體中遷移出去,與空氣反應生成的白色富堿離子群。掃描電鏡可觀察到白色粒子群。
玻璃發霉的現象: 1、白霧、白點:因存放時間、空氣濕度或玻璃質量問題而在玻璃表面出現的最輕微的發霉情況。
2、彩虹:當白霧、白點出現久了沒有及時處理,會形成彩虹,這時的發霉情況還只是停留在玻璃表面上,沒有
腐蝕進玻璃里。
3、硫變:玻璃發霉的外觀特征和輕微發霉一樣,但玻璃表面的堿性發霉成分已經腐蝕到玻璃里面,屬于嚴重發霉。
4、紙印:和硫變一樣,發霉在玻璃外部和內部,屬嚴重發霉。
發霉的識別和檢查方法: 目測外觀形貌法是最簡潔可行的方法。既在集中的強光下,將試樣放置在反射光和透射光中觀察玻璃表面有無斑點和霧狀物。這些斑點和霧狀物用布或水擦不掉。出現上述現象的玻璃,表示試樣已經發霉。如果在集中的強光下,肉眼觀察到少數斑點和薄霧狀物屬輕微發霉。如果在集中的強光下,肉眼觀察到很多斑點和輕霧狀物屬中等發霉。如果在沒有集中的光束照射下,肉眼觀察到一些斑點和霧狀物屬嚴重發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