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由于歐洲對價值150億美元的
太陽能電池板征收關稅,中國制造商正準備將組件生產設施從國內遷往南非和伊斯坦布爾等地,來避免進口稅。
天合光能、晶科能源和阿特斯陽
光電力等中國企業正準備轉移制造廠到國外,躲避歐盟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反傾銷行動實施的關稅懲罰。
本月,歐盟宣布對中國
太陽能產品征收11.8%的臨時關稅,如果中歐雙方未能在8月6日前達成解決方案,屆時反傾銷關稅將增加四倍。受到出口影響的企業包括全球最大的電池板制造商英利
綠色能源以及其他100多家中國晶硅組件、電池和
硅片制造商。
晶科能源全球品牌推廣總監錢晶在
慕尼黑接受采訪時表示,根據歐盟將把關稅提高至多高的水平,公司正在南非和歐洲建設的工廠可以被用來作為“后備解決方案”。
上周,中國和歐盟官員在北京舉行了會談,試圖阻止關稅的增長,與此同時該國太陽能企業正在做著最壞的打算——一個關于中國供應商是否不公平地受益于國家補貼和在最大的太陽能市場傾銷產品的漫長戰斗。
根據歐委會統計的數據,去年中歐兩國進出口貿易額達到4340億歐元(約5690億美元)。作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產品制造國,中國與歐盟之間日益緊張的貿易局勢破壞了雙邊關系。
出口市場
晶科能源正在南非和葡萄牙建設工廠,它們出口到歐洲的產品不受歐盟關稅的限制。大部分業務位于中國的阿特斯太陽能公司正計劃在臺灣、
馬來西亞或者泰國開設工廠。
6月21日,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與歐盟貿易專員卡洛·德古赫特出席聯合新聞發布會時說,中國和歐盟都想通過談判解決太陽能貿易爭端。
德古赫特對記者說,“技術層面的討論”已于上周早些時候在布魯塞爾展開,并在北京持續進行,“但仍處于談判過程的初期,這種事情很少一夜之間就能夠解決的。”
阿特斯首席商務官莊言表示,中國太陽能制造商已經開始在海外設廠,以避免歐盟和美國的關稅,以及滿足印度等國要求當地含量的規則。
沙特阿拉伯成為替代選擇
莊言接受采訪時表示:“海外制造是一種趨勢”。總部位于加拿大、生產業務大部分在中國進行的阿特斯也在尋求在南非、沙特阿拉伯或土耳其進行生產。
位于無錫的電池板制造商尚德太陽能電力控股有限公司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商,該公司上周表示,將為歐洲客戶提供“免關稅”標準組件。尚德電力在6月17日的一份聲明中表示,電池板
構件將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進行生產,以避免歐盟關稅。
尚德電力發言人RyanUlrich在郵件回復中表示:“尚德是一家在全球范圍內進行運營的國際公司,我們打算利用我們的全球供應鏈為客戶提供在歐洲不會受到關稅限制的組件。”
中電
光伏本月表示,其位于伊斯坦布爾的工廠開始出貨組件,并將在今年6月中旬到2013年8月期間為法國一家“著名的”客戶提供約6.4兆瓦的產品。
縮水的關稅或許大幅增長
除非中歐在8月6日之前達成一項協議,否則屆時關稅將從目前的水平增長至37.2%到67.9%。12月6日,歐盟各國政府將不得不決定是否要把臨時反傾銷稅變成“最終的”五年懲罰措施。
晶科還未投入生產的工廠具有年產能200MW到300MW。中國另外一家大型的太陽能企業、常州天合光能也可能在其他地方設廠。去年,天合光能48%的產品出口至歐洲。上周,該公司表示歐盟關稅可能會關閉部分歐洲市場。
人工成本
莊言表示,一涉及到海外生產,保持質量水平是關鍵。
“人工成本并不是最重要的,歐洲民眾已經習慣了中國產
太陽能電池板的質量。”
中國電池板制造商可能會從激增的國內需求中受益。晶科預計,今年將達到8GW,2014年達到10GW。中國國有組件制造商和項目開發商輝倫太陽能副總裁RuiChunbao在慕尼黑接受采訪時表示,預計今年中國市場規模將達10GW,明年為12GW。【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