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行業形勢總體仍不樂觀。上半年,紡織行業實現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增速同比回落2.3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回落0.4個百分點。主要產品中,紗、布產量同比分別增長8.8%和9%,增速同比回落4.4個和2.7個百分點;服裝產量同比增長0.6%。出口恢復性回升。上半年,紡織行業實現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7.5%,增速較去年同期提高6.5個百分點。其中,紡織業和化學纖維業出口交貨值的同比增速均由負轉正,紡織行業出口增速回升與去年同期基數偏低有較大關系。企業效益有所改善。上半年,紡織行業實現利潤1318億元,在去年同期下降2%的基礎上增長16.6%;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4.6%,同比提高0.1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為17 %,同比縮小0.3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136.1億元,同比下降5.8%。盡管紡織業運行基本平穩,但是也存在如下突出問題:一是內需增幅下降。上半年,紡織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明顯放緩,衣著類消費增速近10年來首次降到10%左右。二是出口壓力仍然較大。6月份我國紡織行業實現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5.8%,已經連續2個月出現回落。1-5月份,我國紡織服裝出口額在美國、日本等國進口總額中所占比重分別較上年同期下降0.4個和1.6個百分點。三是內外棉花(19835,10.00,0.05%)價差影響依然突出。6月末,我國國內328級棉花價格高于國際棉花價格約4500元/噸,國內棉紗價格高于國際棉紗價格4200元/噸以上。受內外棉價差過大的影響,紡織行業中已出現小企業停產限產增多的情況。總體來看,下半年紡織行業運行形勢依然嚴峻。
電子制造業。電子制造業生產平穩,利潤增長較快。上半年,電子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4%,同比減緩1個百分點;其中一、二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長11.5%和11.7%。主要產品中,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同比增長6.4%;其中筆記本計算機同比增長3%,手機產量同比增長22.6%,彩電產量增長5.2%。上半年,電子制造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7.3%,增速同比減緩3.9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減緩1.4個百分點。上半年,電子工業實現利潤1197億元,同比增長32.4%(去年同期為下降2.8%);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3.4%,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為27.7%,同比擴大1.8個百分點。下半年運行面臨一定不確定性。我國電子制造業對外依存度高,行業運行狀況與國際經濟形勢密切相關。當前國際形勢錯綜復雜,電子行業下半年運行仍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四、重視實體經濟發展,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
面對國際國內經濟運行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我國經濟要做到“穩中求進”,就必須加大結構調整力度,保持實體經濟持續活力,在當前工業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增大的關鍵時期,在努力“穩增長”的同時,要把調結構、促改革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更加注重增長質量和效益,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堅決抓好化解產能過剩,大力促進信息消費,積極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持力度,加強對民間投資的引導,實現工業通信業持續健康發展。
一是著力把信息消費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信息消費,要把握好市場導向、改革推進、需求引領、有序安全發展的原則,大力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信息產品供給能力,培育信息消費需求,提升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加快網絡、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全面推進三網融合。鼓勵民間資本以參股方式進入基礎電信運營市場。豐富信息產品和信息消費內容。鼓勵智能終端產品研發,通過創新供給引導消費。拓展新興服務業態,開展物聯網重大應用示范,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構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費環境。依法加強個人信息保護,規范信息消費市場秩序,提高網絡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建立促進信息消費持續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著力把信息消費培育成繼房地產、汽車之后的又一消費領域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是以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為突破口,確保工業總體平穩發展。采取有力措施,化解產能過剩矛盾。要以鋼鐵、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為重點,引導企業加強技術改造,積極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堅持和完善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制度,引導產業有序轉移,推動建立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長效機制。加大工作組織、協調和督查力度,通過加嚴環保能耗標準和強化差別電價政策執行等手段,促使落后產能退出。同時充分發揮地方和企業的積極性,完善落后產能退出援助機制,實現淘汰與發展有機結合。
三是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著力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取得實質性進展,從管理型政府逐步邁向服務型政府。通過制度的創新、制度的優化、制度的改革來提高經濟效率,創造有利于各種主體向轉型目標前進的制度環境,提高主動轉型的積極性。堅持簡政放權,加強市場監管和社會服務。要加快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在形成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方面下功夫,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激發市場主體的發展活力和創造力,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打破市場分割與壟斷,消除制約轉型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使企業和產業在競爭中優化升級。繼續深化改革和調整結構,加快推動壟斷企業的改革。通過改革,為微觀經濟主體進行創新,尋找更有效的資源使用方式、更高效的生產方式、更加具有潛力的市場和更多適合消費者的產品創造環境。著力改革公共服務方式,進一步加大購買公共服務力度,發揮社會組織、機構和企業作用。
四是進一步加大對結構調整的投入力度。要充分發揮技術技術改造投資的作用,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信息產業發展,大力發展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產業,推動新興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發展。要進一步突出支持重點,完善實施機制,強化目標考核,突破和掌握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實施工業強基戰略。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繼續推進工業節能減排和清潔安全生產,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加強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組織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加快重點領域產業鏈建設和規模化發展。依托重大工程和重大需求,加速形成研發-制造-應用的良性互動,促進新興產業規模化、商業化發展。圍繞促進創新、培育市場、優化發展環境,進一步加強部門間銜接協調,進一步完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細化落實和完善政策措施。繼續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集約發展。
五是積極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加大對小微企業扶持力度。統籌協調,加強合作,充分發揮各方面力量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切實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繼續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建設,鼓勵和引導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優質服務,解決銀企雙方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在優化發展環境、開展扶助小微企業專項行動、改善融資服務、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等各個方面,繼續加大工作力度,促進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完】
上一頁123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