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的度假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除了自己按照德國的導游書到附近的美景地觀覽外,農場主還會介紹附近可去的有瀑布的山谷,最美的登山路線,神秘的城堡等等,當然還有孩子們喜歡的農場博物館。
在農場博物館里,有圖文并茂的當地農場史,電視里重復播放19世紀這一地區普通農家的生活錄像:男人們的活計有三種,第一種在農場干活,木工或者機械活;第二種負責打下手,清理牲畜廄中的衛生;第三種是牛羊倌兒,一整個春夏都在高山坡上放牧牛羊,夜晚也只能在山坡上的木棚就寢。女人們則紡羊毛線編織衣褲,老年婦女要指導年輕的媳婦做夠一年吃的干面包……這種屏幕介紹形式的確是好主意,讓對生活懵懂的孩子們有了感性的認識。
好玩的還不只這些,在一整個墻面上,掛滿了一個個活動的小圓板,上面有農具的照片,并且畫著問號:“你知道這是什么嗎?”回答之后才可以去看背后的正確答案。那上面的農具甭說孩子,有些連家長都不知道是什么。于是,這里聚集了不少家長和孩子,各自按自己所知猜謎,好不熱鬧。
設在戶外的項目更能體現農場的味道:一塊農家花園,里面長著各種蔬菜和草藥;一片坡地,放養著壯實的奶牛;一個空中閣樓,里面是蜂房;一座鋪著鋪蓋卷兒的棚子是牧人的棲息地……所有孩子想知道和應該了解的,這里都給提供最直觀的認識。
而博物館的收尾處,精采得讓人拍案叫絕:那是搭在山坡最高處的木屋,原來是專門制做奶酪的作坊。想休息的孩子到里面去喝一杯新鮮的黃油奶,同時看看農人怎樣把牛奶變成了奶酪;大人呢,則不會空手而歸,買幾塊特產奶酪帶回去品嘗或者作為禮物是最理想不過的了。
南非鴕鳥農莊 南非獨有的田園景色
真的是曲徑通幽么?我們經歷了走錯、問路、掉頭,再走錯,再問路……好大一番曲折之后,終于在漆黑一片的夜色中,于山谷中一條曲折的泥土路旁,找到了不大的鴕鳥莊園。推開房門的一瞬間,每個人都驚呼,這番折騰和尋找,絕對值得!
每一間房都華麗 房間里的一切都很驚艷。 無論總體布置還是細節裝飾,房間看起來都有些夢幻的感覺,絕對的維多利亞風格。屋內所有的家具都古香古色,全部是主人的古董收藏,床單和窗簾是白色蕾絲邊的清新格調,裝飾雅致的大床上,放著一束薰衣草和一片漂亮的鴕鳥羽毛,還有一個漂亮的禮品袋,裝著主人自制的甜點。臥室、客廳、浴室里,每一樣細節的小裝飾都會讓女人們愛不釋手,小巧可愛的骨瓷香薰瓶、彩色玻璃的浴液瓶、古意十足的穿衣鏡、柜子把手上的手工掛件,甚至還有一臺老式縫紉機,一看便知,主人用盡了心思在每一個細節上,房間中的一切,真的完全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農莊、旅館,而是主人的一間展室,擺放著主人的私家收藏。
讓人驚喜的,還不止這些。清晨,當我在清脆鳥鳴中醒來,推開門窗,滿眼的鮮花,一片碧綠的牧場就在不遠處,而牧場中放養的不是牛羊而是鴕鳥。沿著附近的小路四周走走,原來我們的鴕鳥農莊就如小家碧玉一般,深藏在山谷中的一片茂密灌木中,難怪昨夜開車送我們來的當地司機都要迷路呢。
沿著門前草地中的石板路走到餐廳,早餐已經準備好。清晨的陽光透過樹影,照在餐桌上,一下子就讓你胃口大開。于是,我們在餐桌上,與主人安東邊吃邊聊。
原來,19世紀中葉安東的祖先隨著移民大軍從荷蘭來到南非,在小卡魯(西開普省)地區辛苦工作艱難淘金,終于定居下來,并買下了這套愛德華式的房屋。當年,安東像所有的年輕人一樣,早早就迫不及待地離開這個偏僻的小山村,輾轉于南非的大城市。1996年,在大城市生活了30年之后,他們最終回歸了小鎮。夫婦二人決定將它們重裝為鴕鳥農莊。那些家族留下的老家具、餐具、裝飾,全都被他們當寶貝翻出來,并作為房屋的裝飾。如今,這里的老屋中,不經意間你還會發現當年留下的油漆、木梁……
走進鴕鳥農莊 我們入住的鴕鳥莊園位于奧茨霍恩郊區,而奧茨霍恩是全世界有名的鴕鳥之都。參觀鴕鳥農場,當然是不可錯過的精彩節目。在奧茨霍恩周邊,有大大小小一百多個鴕鳥農場,汽車沿著公路走過時,我們看到的不是成群的牛羊,取而代之的是黑色、褐色的鴕鳥,這是南非獨有的田園景色。
走進鴕鳥農場,就會看到大大小小的圍欄中一只只碩大的鴕鳥。給鴕鳥拍照好難,本來鴕鳥就很高大,細長的脖子伸起來,就更加“高不可攀”了。我發現,鴕鳥是種好奇心很強的鳥,看到我們鏡頭對著它時,它會好奇地睜大眼睛盯著,接下來就干脆張大嘴巴準備嘗嘗味道了,惹得同行人一片尖叫。
上一頁12345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