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透露,目前,央行、銀監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有關部門,已經著手研究設立住房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可行性方案。住建部已經將其列為2014年將要重點開展的工作之一。
該消息稱,建立政策性住房金融機構已經經過最高決策層的討論,并已得到充分的認可,同時國務院已部署相關前期研究工作。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住房政策性金融機構成立后,可幫助和激勵銀行提供更多的住房按揭貸款,使購房者獲得更大范圍更有力的住房信貸支持。
A購房者或獲住房消費信貸支持
據記者查閱資料得知,政策性金融機構是指由政府或政府機構發起、出資創立、參股或保證的,在特定的業務領域內從事政策性融資活動,以貫徹和配合政府的社會經濟政策或意圖的金融機構。
事實上,目前市場上已成立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包括有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農業開發銀行等,其為基礎設施建設、城鄉一體化、進出口、農業現代化等領域提供貸款等多種資金扶持。但在居民住房這一領域,政策性金融機構在中國還尚屬首次籌建。
一直以來,中國商業性住房貸款的來源主要是銀行吸收的各類存款,對此業內人士紛紛表示,其方法存在期限短、成本可能因利率市場化而上升的問題,這對住房信貸的擴張極為不利。而住房政策性金融機構成立后,可以通過資產證券化或發行長期債券籌資,向銀行購買住房貸款,解決眾多不利問題,幫助和激勵銀行提供更多的住房按揭貸款,使購房者獲得更大范圍更有力的住房信貸支持。
B 幫助解決保障房和商品房開發資金
除了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外,住房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建立對于企業開發資金的建立,尤其是有福利性質的保障房開發,有明顯幫助作用。
事實上在市場中,有這樣一個現象:中國在大規模建設保障房的同時,并未建立起相應的融資機制,因而就使得保障性住房不得不與商品住房爭奪銀行開發貸款,這既不利于保障房的建設,也會制約商品住房的供給增加。馬先生表示,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成立后有望建立起為保障房開發提供低成本融資的渠道,同時也會使商品住房獲得更多的開發貸款。
同時,馬先生向記者坦言,以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為例,其主要是直接或間接地為居民提供住房消費信貸支持,以及為住房開發提供低成本融資。這對時下中國房地產調控采取的抑制需求、限制開發融資的政策截然不同, 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建立對行業長期的增長十分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