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在參加完剛剛結束的廣交會一期,廣東堅美鋁型材廠有限公司外貿部經理林閏區感觸良深。“參展的鋁型材企業都開始體現出變化了,不少鋁型材企業展示的產品開始從以前的建筑鋁型材向家裝建材和工業鋁型材、系統門窗轉型。”
這樣的感覺并非空穴來風。我國鋁型材行業生產企業眾多,行業競爭激烈,尤其是中低端市場上競爭已趨于白熱化階段,在此背景下,鋁型材企業紛紛向附加值更高的產品市場進軍。
工業鋁型材和家裝鋁型材成為鋁型材企業轉型的首選。
眾所周知,南海素有“中國鋁型材產業基地”的稱號,區內聚集了近140家上規模的鋁型材企業,年產值超過500億元,是全國乃至全球鋁型材企業最集中的區域。然而南海鋁材主導產品是建筑型材,約占總產量的70%,隨著鋁型材產品面臨新的轉折點,南海鋁型材接下來將何去何從?而隨著工業鋁型材和家裝、系統門窗鋁型材成為新的發展方向,南海鋁型材發展機遇與挑戰又是怎樣?
工業鋁型材成轉型新動向
在116屆廣交會上,林閏區深刻感受到行業轉型的趨勢。“從建筑鋁型材轉向家裝鋁型材系統門窗是比較普遍的,因為家裝建材技術比較成熟,市場也比較穩定。除此之外,轉向工業鋁型材也成為一個新趨勢。”
在他看來,系統門窗則是轉向服務,包括整體家裝設計,既賣產品也賣設計。相比之下,他覺得工業鋁型材的想象空間和替代的產品范圍會更加廣。“工業鋁型材廣泛運用于高鐵、汽車零部件等,利潤高于家裝鋁型材,而且出貨量也不再是‘小打小鬧’。”林閏區說,目前堅美鋁材在工業鋁型材方面產量只占到公司總產量的20%左右,但工業鋁型材是這次展示的產品包括接下來轉型的方向。
已經開始轉型的不止堅美一家。廣東華昌鋁材有限公司出口業務經理黃碧琪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出口主要以歐洲市場為主,所以出口的產品也會迎合國外的需求,包括此次參展的產品都是以工業鋁型材為主。她說,目前國內成套的門窗產品競爭越來越白熱化,大家逐漸向技術含量高產品發展,而隨著工業型材這塊技術和工藝越來越成熟,國內外都朝這個方向發展。
這并非只停留在計劃階段。就在上月底,華昌鋁材在江蘇工廠(三期)擴建工程正式動工。該工程項目占地23000多平方米,投入資金1.5億左右。這對于近年來受金融危機、出口受阻、節能環保和房地產市場調整等多方影響而發展不順的鋁型材行業來說,無疑是備受矚目。
新廠擴建之后定位是怎樣?對此,華昌集團董事長潘偉深表示,華昌產品將從建筑型材向工業型材、高端節能與家用型材市場轉型,其中江蘇工廠將引進國內最大規模的7000噸擠壓機生產線(詞條“生產線”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瑞士立式噴涂生產線和日本立式氧化生產線,年產能達7萬噸,建成生產、銷售、技術研發,行業內最先進的倉儲一體化大型綜合企業。而經過此次擴建,華昌集團總產能也將突破25萬噸。
潘偉深認為,在歐美市場,鋁型材中建筑型材占比遠低于工業及其他應用型材占比,而中國正好相反,建筑型材占比高達7成以上,這說明鋁型材在其它領域的應用還有很大的挖掘空間。
鋁型材應用領域有待拓展
“南海鋁材”歷史悠久。早在解放前,就有南海人在廣州、香港從事小冶煉、壓鑄、小五金等有色金屬加工。經過近30年的高速發展,已建立起涵蓋技術、物流、會展、信息交流及國際合作平臺的完備產業鏈體系。
然而,近年來,南海鋁型材的發展受到產業粗放擴張、面臨污染整治、產業轉型和產品結構單一等一系列問題的困擾。
面臨困境的不止南海鋁型材行業。據統計,目前從事建筑用鋁型材生產企業有600多家,不但科技含量偏低,而且市場競爭激烈,目前建筑鋁型材毛利率普遍在10%左右。相對于建筑鋁型材產品而言,由于工業鋁型材的技術壁壘較高,企業議價能力較強,因而盈利空間較大。
“過去幾十年里廣東鋁型材飛速發展,但主要是規模的擴大,依靠的是成本優勢,是資源的優勢。”國務院參事、中國有色金屬協會會長陳全訓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當前鋁加工成本上升,原材料、能源有限等因素制約了鋁加工行業發展,技術創新、產業升級迫在眉睫,依靠科技創新,拓展鋁的應用領域,是當前鋁加工行業實現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方向。
事實上,如何拓展鋁型材的應用領域已經成為南海迫需解決的一個的問題。在2012年南海區創建“全國鋁合金(詞條“鋁合金”由行業大百科提供)[ 有色商機:鋁合金板 ]建筑型材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之初,就曾被指出,“產品結構尚顯單一,總產量的70%是建筑型材,在交通運輸、電子等工業鋁材領域的拓展還有待加強”。
“例如某一些產品現在是用碳鋼結構的,但其實可以用鋁材來代替,雖然價格會稍微高一點,但是在性能、重量等方面都會很有優勢。”華昌鋁材董事長助理、江蘇華昌鋁廠總經理何小安說,鋁型材在機械裝備行業的發展空間非常大,目前包括汽車、高鐵等高端機械產業都已經采用鋁材,整個產業還只是處于剛剛起步階段。“我們現在基本完成前期的市場研發,接下來將會考慮在生產線和規模上繼續推進。”
轉型中的機遇與挑戰
在轉型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后,如何轉則成為新的問題擺在企業面前。
2014年我國軌道交通領域鋁型材消費量預計在16萬噸左右,到2016年預計達到22萬噸,到2020年將達到35萬噸。
這還僅僅是交通領域鋁型材的需求量,如果再擴大到電子、先進裝備制造等領域,其應用范圍則更加廣闊。南海區區長鄭燦儒在南海落實鋁型材示范區建設時候曾提出,希望南海鋁型材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工業型材的發展,包括南車集團生產線將于南海投產后,南海鋁型材企業要爭取高鐵動車訂單。
然而,如何進入這些領域則考驗著企業。
“轉型工業鋁型材生產后,客戶的層次也不一樣,我們也很希望能夠和中國南車等國有大型企業合作,但是企業要想進入這個市場其實并不容易。”林閏區說。
相比于林閏區的躍躍欲試,何小安則坦言目前并不準備進入高鐵汽車等領域。他認為,整個工業鋁型材的市場很大,包括機械電子行業、機械產品等都可以考慮,不一定扎堆進入同一個行業。
除了行業的選擇外,企業在轉型過程中的資金投入還有人才的緊缺也同樣困擾著鋁型材企業。“現在汽車制造很多都是用鋁來代替,但是其他產業是否能替代,怎么替代,這都需要專業的人才進行研發,而目前這塊的人才還是非常緊缺。”何小安說,這塊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進行研發。
林閏區希望,在新產品進入新興領域,只是依靠企業的單打獨斗會比較難,例如南車集團等企業的采購都很嚴格,要進入并不容易,而如果政府能在里面搭線起促進作用會更好。
事實上,近年來,南海區政府在對鋁型材產業的扶持上并沒有停止。2012年6月,南海區政府以“南海鋁型材產業聚集區”的名義向國家質檢總局申報“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并于2013年1月份被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籌建“全國鋁合金建筑型材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
而在今年,南海區政府與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簽訂合作框架協議,該研究總院將在南海設立分中心,今后將為南海鋁型材及上下游全產業鏈提供技術支持。南海希望,通過借助國家級科研所力量,推動提升南海鋁型材等有色金屬產業的技術研發實力和科研創新能力。


鋁合金建筑型材表面處理膜主要功能是裝飾性和防護性,其中評價產品有無防護性能的一個常用性能指標就是耐鹽霧腐蝕性,它也是鋁合金建筑型材國家標準的一項重要性能指標。在GB 5237.4-2004《鋁合金建筑型材 第4部分:粉末噴涂型材》和GB

本報訊(記者劉伊婷)鋁合金建筑型材產品的應用幾乎覆蓋了城市所有的建筑,其質量優劣,直接影響到建筑工程的質量以及產品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涉及面廣。國家質檢總局最新抽查報告顯示,鋁合金建筑型材部分產品存在的質量問題不容忽視。
本次共

鋁合金陽極氧化膜損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塵垢沉積,而吸收水分遭受腐蝕,特別是當空氣中含有硫化物時,更易腐蝕。建筑型材在長期使用時必須按時把氧化膜表面清理干凈,以延長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