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綠色建筑是一個城市高效、簡約、宜居和可持續的重要體現。我國建設部與科技部對“十五”國家科技重大攻關項目綠色建筑關鍵技術研究,主要是對我國綠色建筑發展模式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從而實現建筑業的跨越發展。
1.綠色建筑的內涵
綠色建筑也就是可持續的生態建筑。它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其建筑與自然共生,是可循環、可持續的。綠色建筑為人們提供健康、安全的居住空間同時對環境的影響也是最低的,所以低能耗是綠色建筑最主要的特征。
低碳模式的綠色建筑是指從建筑材料、設備到建筑施工,再到建筑物使用的整個生命周期內,采用生態建筑、節能技術、生態材料等,使物耗降低提高能效,實現建筑低碳化從而建造起來的建筑。
2.我國綠色建筑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城鄉建設仍是粗放式增長模式,主要表現為只重視數量、輕視質量,土地利用效率很低、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太少、建筑使用壽命很短;建筑方面用材消耗很大,資源利用總體水平不高,各種浪費現象十分嚴重。主要表現在:
2.1認識不到位
現在綠色概念已經家喻戶曉,但是仍然有人對綠色建筑的概念認識不足,如有的開發商在樓盤銷售時把“綠色建筑”當作廣告語,人們錯誤地把綠色建筑和高檔建筑二者混淆起來;也有人把綠色建筑理解成周邊環境綠化率較大的建筑。其實綠色建筑既注重于建筑的周邊環境
又強調建筑物本身。一般來講,綠色建筑強調的是節約能源、綠化和節水等,所以綠色建筑它包含有很多方面,而不單純只是綠化。
2.2綠色建筑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較少
綠色建筑方面的技術創新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綠色建筑相關技術開發也進程較慢。我國針對綠色建筑的關鍵技術、產品、軟件以及設備的自主研發都比較遲緩。應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綠色建筑的基礎性和共性技術的研究開發與產業化進程。
2.3技術標(詞條“技術標”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準有待進一步完善
2006年6月1日《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2006)正式頒布實施,由于被商家過度炒作而綠色建筑概念讓人無法確認。雖然建設部進行的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工作已經正式啟動,但是目前有很多地產商未經過標準認定便稱自己的建筑是綠色建筑。這就要求我們要進一步完善技術標準,對所有建筑應進行嚴格綠色評估,對建筑的節能設計、施工、驗收、檢測和運行標準等進一步完善。
3.綠色建筑的原則
一般來講,綠色建筑應遵循的原則:
3.1適用技術。有人誤認為綠色建筑是造價很高的昂貴建筑,實際,上綠色建筑是采用適用技術來降低能源消耗的,如自然通風、墻體保溫等,通過利用風能、太陽能等,達到節能和生態化的目的。
3.2全壽命周期評測。從建材的生產到建筑物的建造都會產生相應的廢氣、廢料。綠色建筑是非常注重節能減排和建筑壽命終結后的循環利用等。
3.3健康環保的室內環境。綠色建筑使建筑能耗減少,而且有一個健康、生態環保的室內環境,使人產生更大的生產潛力和創造力。
3.4 可再生能源。建筑是能源使用的載體,我們現在可以通過現代技術,將太陽能、風能、地熱能以及人活動產生的熱能等都收集起來,使建筑變成一個能源發生器,從而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4.發展綠色建筑的對策建議
綠色建筑可有效節約土地和水資源,在降低生產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等也取得了一定成績。為了更好地節水、節地、節能和節材等,我們要采取措施加以管理,同時在政策上也應進行調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4.1 健全制度,進一步完善法規體系
首先制定《節約能源法》等法規以及制定綠色建筑專項審查制度、專項驗收制度和準入制度等。要進一步完善綠色建筑的法規體系,嚴格監管,促使建筑行業成功綠色轉型。
4.2 加大政策激勵力度
中央財政加大對綠色建筑技術的研發、推廣經費投入力度,建立綠色建筑的財政、稅收、金融優惠的激勵機制,在土地轉讓、項目審批、綠色信貸等方面進行激勵政策,鼓勵消費者購買綠色住宅。
4.3建立綠色建筑評估體系
結合中國的自然資源與環境條件和發展國情,要進一步研究綠色建筑的概念,制定綠色建筑規劃,針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管理體制的特點,對各國的綠色建筑評估體系進行比較研究;開發綠色建筑評估體系軟件平臺和基礎數據庫;開發用于定量評價建筑環境的模擬軟件,建立綠色建筑評估體系和建筑能耗監測平臺。
4.4進行有關關鍵技術的研究,建造綠色建筑筑關鍵技術集成平臺圍繞綠色建筑的資源可持續利用問題,研究開發綜合性保障技術,對供排水系統的分析、對已有建筑和新建建筑存在的室內環境問題等,對室內環境設計預測、供排水等實用技術體系進行研發,進行有關關鍵
技術的研究,開展綠色建筑平臺建設,為綠色建筑實施提供有效手段,提高我國在綠色建筑方面的研究水平,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
4.5廣泛宣傳,提高綠色意識
要讓廣大群眾對生活環境的保護意識達成共識,首先要廣泛進行宣傳綠色環保理念,增強人們對綠色建筑的認識,提高公眾的綠色環保意識;其次要設立綠色建筑策略展示廳。
5.實例分析
武漢建設大廈綜合改造工程,取得國家三星級綠色建筑標識。這項工程采用了六項技術:
5.1被動式綠色技術
(1)促進室內自然通風,中庭修改為開敞式天窗(詞條“天窗”由行業大百科提供)。(2)室外風環境控制。(3)改善室內自然采光,保留原有的自然采光,將中庭頂部設計為玻璃。(4)雙層隔熱表皮,外墻設置隔熱板。(5)可調節外遮陽與高效節能窗技術。(6)屋頂綠化。(7)室外采用可透水地面。
5.2 能源高效利用性技術
(1)高效用能方式。調節方便的空調末端及蓄能電鍋爐。(2)綠色照明技術。(3)清潔能源利用技術。采用太陽能光熱建筑一體化、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
5.3 資源節約技術
(1)雨水回收與利用。(2)節水器具與高效灌溉(微噴灌)。(3)既有建筑材料與設備保留與再利用。(4)地下空間利用。
5.4 環境友好技術
(1)吸音降噪技術。會議室采用吸音板。(2)無障礙設計。(3)油煙控制系統。(4)園林塑景。
5.5 綠色建材技術
(1)木塑材料。(2)脫硫石膏砌塊。(3)鋼結構體系。(4)環保型地膠。
5.6 低能耗運行管理技術
(1)分項計量。(2)智能樓宇系統。(3)合同能源管理建設模式。
6 結束語
總之,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建設的快速發展時期,綠色建筑對于我國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新興產業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應大力發展綠色建筑,為節能減排和改善建筑人居環境作貢獻。


2009年1月25日,美國白宮最新發布的《經濟振興計劃進度報告》強調:近年內要對200萬所美國住宅和75%的聯邦建筑物進行翻新,提高其節能水平。而在中國國家法改委最新的公布的“4萬億投資計劃中” 節能減排、生態工程便占到了2100億。經

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項目官員代存峰表示,隨著城市化、現代化建設進程的加快,能源消費結構逐步升級,需求總量不斷增加,導致對外供能源的依賴性進一步加強。為緩解城市化、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面臨的能源約束矛盾和環境污染等突出問題,實現減少我國溫

河北省唐山市今年確定的建設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責任目標是110979套。為把保障房全部建成“綠色星級保障性安居工程”,唐山市在謀劃和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中,牢固樹立“精心、精細、精致”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