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5日,美國白宮最新發布的《經濟振興計劃進度報告》強調:近年內要對200萬所美國住宅和75%的聯邦建筑物進行翻新,提高其節能水平。而在中國國家法改委最新的公布的“4萬億投資計劃中” 節能減排、生態工程便占到了2100億。經濟危機下,全球兩大經濟體的選擇,使
綠色建筑產業被寄予引領經濟振興的重望。
事實也正是如此,未來的競爭將是能源的競爭,誰主導全球能源產業的變革,誰就將領跑世界。經濟危機后,大能源變革是美國當前振興經濟的主力,而中國同樣擁有主導全球新技術革命的歷史機遇。
不僅如此,在中國建筑的能耗(包括
建筑能耗、生活能耗、
采暖空調等)約占全社會能耗的30%,如果再加上
建材生產過程中的耗能,與建筑相關的能耗將占社會總能耗的46.7%,通過簡單的節能手段,即可使建筑的能耗大大降低,為國家節省巨大的能源進口費用。
而在房產領域,“節能、舒適、健康”的可持續建筑理念正逐步改變著城市人居住的想法。蘇州朗詩國際街區和北京鋒尚項目的成功不僅為開發商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應也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市場的反饋無疑使低迷的房產行業找到了重整旗鼓的新方向。這點在商用建筑的表現尤為明顯。僅在上海,現在的第一高樓環球金融中心和未來的制高點
上海中心都是以“綠色可持續”的標準設計并建造的。這也將成為未來房產及人居環境不可逆轉的革命。
一個成功可持續建筑項目,有賴于設計、施工、建材、
設備、使用各個環節的配合,因此可持續建筑理念的普及,尤其是建筑標準的落實和對于技術產品的創新,也帶動了巨大的產業鏈革命。
節能環保可循環的
木結構及
輕鋼結構主體、功能性
窗飾及外部
遮陽系統的應用甚至環保的生態地板都逐漸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而這種革新將是拉動內需、創造消費、產業調整的極佳手段。
即將在2009年6月29日至7月1日在上海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的中國可持續建筑國際論壇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設立的,它不僅為關注中國可持續建筑行業的政府機構、房產商、投資商、
建筑設計師及技術提供商提供一個廣泛的互動平臺,也是更多的人了解并參與到這個新興產業成長中。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