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樓歪歪”“樓脆脆”“樓倒倒”“樓靠靠”,一連串令人揪心的“萌語”,在鞭撻著那些不法建筑商的良心,也在呼喚嚴厲的監管。
自住建部開展“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4個月來,已有30家建筑企業陸續上榜建筑質量違法違規“黑名單”,其中,中國建筑、中國二冶、中煤建設集團等響當當的企業也榜上有名。

中國冶金科工集團下屬的國家特級建筑企業中國二冶,在內蒙古某工程施工中存在違法分包的問題;中煤建設集團因為混凝土回彈強度推定值不滿足設計要求被住建部點名通報。作為我國最具影響力的建筑工程企業之一,中國建筑下屬的第四工程局也“榜上有名”,原因是其無視相關法律規定,對工程進行違法轉包和分包。
記者調查發現,在30家企業中,除上述3家央企之外,還有河北中建工程有限公司、遼寧東億建筑(集團)有限公司、內蒙古廣廈建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等6家企業具有國資背景,而隴海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南通市達欣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新蒲建設集團、林州八建集團工程有限公司、齊翔建工集團等則是大型民營企業和地方性的龍頭企業,其余近一半的上榜企業則是地方性的中小民營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具有國資背景的甘肅第五建設集團公司,不僅上榜了住建部的“黑名單”,同時還因為“欠錢不還”上榜了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赫然出現在“百度搜索”的頭條。
從住建部“黑名單”的具體案例來看,上榜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可分兩大類:一是建筑施工領域,如鋼筋強度不達標、鋼筋間距過大、混凝土空洞缺陷等;二是建筑市場領域,存在分包、轉包、工程腐敗等違法違規行為。業內人士表示,建筑質量問題的根源,不僅在建筑企業本身,更是建筑市場巨大的利益“黑洞”。
《建筑法》第28條明文規定,“禁止承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轉包給他人,禁止承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義分別轉包給他人。”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楊莉莎告訴記者,從法律上講,掛靠、分包、轉包都是不允許的。
但是,記者調查發現,掛靠、分包、轉包等行為在現實當中普遍存在。住建部“黑名單”上榜的30個案例中,有12個案例涉及違法分包、轉包、掛靠,甚至出借資質等問題。一位業界資深的建筑企業負責人向記者坦言,“一級企業中標,二級企業進場,三級企業施工”的現象至今仍是業內“法則”。
此外,在招標過程中,競標企業為了最終勝出,往往會壓低造價。上述建筑企業負責人透露,出于盈利考慮,企業拿到項目后還會進一步壓縮成本,這樣層層壓縮,質量自然難以保障。
楊莉莎表示,在保障建筑質量方面,我國《建筑法》《招標法》《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條例》以及各地的司法解釋等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法律體系,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僅“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更重要的是違法成本太低,造成一些企業有恃無恐,違法行為頻頻發生。
此外,盡管住建部公布了建筑工程質量違法違規的“黑名單”,但據記者調查了解,被點名通報的企業尚未對此作出公開回應,如何整改也并不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