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經過了一段時期的產能關停之后,太陽能設備制造商又開始加緊擴大生產。那么目前全球十大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是哪些企業呢?
市場調研公司IHS今天公布的榜單將天合光能(Trina Solar)列為2014年太陽能電池板出貨量排名第一的企業,其次是英利綠色能源(詞條“綠色能源”由行業大百科提供)(Yingli GreenEnergy)。這兩家公司的總部都在中國,中國在太陽能設備制造行業雄霸一方已有多年了。
事實上,在IHS榜單上排名前十的制造商當中,有六家是中國企業(如果算上總部設在加拿大但生產基地設在中國的阿特斯太陽能)。美國最大的兩家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第一太陽能(First Solar)和SunPower也榜上有名。
這份榜單是以廠商的出貨量來進行排名,包括今年第四季度的出貨量估計數。IHS指出,這些數字沒有包含由這些公司生產而內部用于建設太陽能發電項目(從屋頂安裝到大型太陽能電站)的電池板。
IHS的這份榜單如下:
1.天合光能
2.英利綠色能源
3.阿特斯太陽能
4.晶科能源(Jinko Solar)
5.晶澳太陽能(JA Solar)
6.夏普太陽能(Sharp Solar)
7.昱輝陽光能源(Renesola)
8.第一太陽能(First Solar)
9.韓華新能源(Hanwha SolarOne)
10.Sun Power公司和京瓷(Kyocera)
盡管太陽能制造業遭受了太陽能電池板供大于求所造成的低迷時期,但在過去的四年里該榜單的入榜公司名單實際上并沒有發生變化。供應過剩促使大型企業減產,或者擱置建廠計劃,并且迫使中小型制造商申請破產保護。
第一太陽能幾年前不僅關閉了旗下設在德國的大型工廠并在其他分廠減產,還進行了一次重要的自我檢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太陽能轉化率的技術能力上。第一太陽能的電池板轉化率歷來沒有對手產品那么高,但該公司擅長以便宜許多的成本制造太陽能電池板。但是,在中國競爭對手擴大生產,并且以低于(美國的)公平市價傾銷產品之后,第一太陽能的這種優勢就逐漸喪失了。在美國,針對中國制造商的貿易訴訟正在進行之中,調查重點是中國制造商的定價策略以及他們是否從中國政府那里獲得不公平的補貼。
列在IHS最新排名上的絕大多數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也都曾經登上2011年的榜單,那時供大于求的跡象正開始顯現:制造商開始報告出現虧損。
以下是IMS研究公司(IMS Research,已被IHS收購)發布的2011年榜單:
1.尚德電力(Suntech Power)
2.第一太陽能
3.英利綠色能源
4.天合光能
5.阿特斯太陽能
6.夏普
7.晶科能源
8.SunPower
9.韓華新能源
10.京瓷
在縮減產量之后,諸如第一太陽能和日本的Solar Frontier等廠商現在正在加緊籌備擴大生產,他們預計在2015年會看到市場需求擴大。
近期,本報有關光伏產業的報道表明:“中國光伏企業將面臨退出美國市場的危險。”而更為可怕的是,緊隨其后的還有歐盟的“動作”。中國光伏電池產品出口美國占整體出口15%,而歐盟則高達60%。也就是說,這意味著曾經前程無限好的光伏產業,幾乎就此
“政策的出臺,對于‘散兵’狀態的安徽光伏產業的發展來說,無疑是個重大利好消息,光伏產業的春天真的來了。”
2011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暨太陽能展覽會3日在無錫舉行,近日遭遇“破產”謠言的無錫尚德電力董事長施正榮在演講中表示,目前國內光伏產業遭遇“寒冬”確是現實,主要源于國內惡性競爭導致產能過剩,歐美市場萎縮不是影響中國光伏的主要因素。